40%以上农牧户贫困 四川海拔最高的几个县如何脱贫?
世界高城理塘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徐登林) 5月初,成都平原已是油菜飞花的暖热时节。1000公里之外的石渠、色达、理塘三县却雨雪交袭,无际的草地仍旧枯黄一片。
匆匆赶路的牧民撒地一手拉着帽沿,看着周遭荒凉的土地,一个问号在他脑子产生:青藏高原的春天什么时候才能到来?
跟撒地考虑自然的春天什么时候到来不同,石渠县委副书记、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罗林考虑的是,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春天什么时候到来?
2006年,全国将艰苦边远县分为六类,其中四川石渠、理塘、色达3县划定为最艰苦边远的“六类”县。“作为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的地方,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贫困问题解决难。”甘孜州委书记刘成鸣认为,这三个县是该州脱贫攻坚短板中的短板。
短板如何补齐?脱贫攻坚如何破题?三个“六类”县,成为全省焦点。
五轮检查,摸底贫困
撒地是石渠县格孟乡二村牧民,家里5口人,几年前家里喂养了20多头牦牛,2012年冬天一场雪灾,牦牛全部冻死,从此,撒地家成了“无畜户”。外出打工又不通语言,撒地就靠给附近牧民帮短工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格孟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多登介绍,虽然当地是牧区,牧民靠养畜生活,但在格孟乡,“无畜户”占到牧户的三分之一。
“六类”县穷,撒地算石渠县一个案。甘孜州委常委、色达县委书记张平森介绍,2015年,该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为全省、全甘孜州平均水平的26.6%、51.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省、全甘孜州平均水平的62.2%、86.9%,两个指标基本处于全省183个县垫底的水平。
“不能让一人错失脱贫专列。”年初,刘成鸣在甘孜州脱贫攻坚大会上要求各县务必做好脱贫对象摸底工作。
贫困群众这样多,都报上去到时完不成任务咋整?针对刘成鸣的要求,理塘和色达都有县上干部提出质疑,甚至个别乡镇还出现了少报、瞒报贫困户情况。
“州上组织了五轮回头看检查,才让贫困户实现应报尽报。”甘孜州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杨庆华说,最终出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数量确实惊人。
以理塘县为例,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132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61.6%,贫困户4918个,占全县农牧户总数的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