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每年上亿资金护航 振兴“三大球”

13.03.2015  12:35

本报讯(记者 钱晞)四川足球、排球、篮球“三大球”有望迎来新的发展高潮。3月12日,记者从四川省体育局召开的全省体育局长会上获悉,我省将每年投入上亿资金,振兴曾经辉煌的四川“三大球”,目前一套宏大的振兴发展规划已拟定完毕并逐步实施。

  四川“三大球”振兴规划分别由足球、排球、篮球管理中心编制。四川排球管理中心拟定的规划时间跨度长达8年,这份规划并没有局限于全运会、奥运会成绩,而是从排球规律着眼,在振兴规划上做了许多基础性的布局和安排。如:构建排球发展的保障机构;苦练内功促进人才发展;输送队员进入国家队的指标和任务,并首次提出了要大力发展“大中小学校以及社区排球运动”等等。从排管中心的这份规划看,四川排球将力求在打牢排球运动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特色寻求一条突破之路。

  与四川排球的规划近似,四川足球则提出在未来5年里,拥有比较稳定的一支中甲球队和两支中乙球队,并在2017年全运会上确保有球队进入四强。而四川篮球的振兴规划则明确提出将依托市场和社会,全力抓好职业联赛、提高青少年水平,从而带动全运会队伍水平提升。

  据四川省体育局局长朱玲介绍,目前,为确保振兴规划的顺利实施,四川“三大球”经费已从每年2000多万元,追加到7000多万元,平均每个项目有2000多万元。另外,还特别拿出2300万元专项资金对各市州“三大球”进行扶持,主要用于比赛、活动开展的奖励、人才输送培养的奖励和省运会的成绩奖励。目前,首批专项资金已发放,受惠市州达21个,成都获得440万元奖励,而绵阳仅足球一项就获得了111万元的扶持金。

  记者视线

   振兴资金”破人才瓶颈

  本报记者 钱晞

  多年来,四川“三大球”在低谷徘徊,资金匮乏,人才流失严重,如今,有了大笔的“振兴资金”,主动敞开竞技体育大门招贤纳士已不再是奢望。

  “现在的日子好过多了。”以前被各项经费短缺搅得焦头烂额的四川排球管理中心主任周建安,在受到“三大球”经费扶持之后,心情舒缓了很多。的确,如今的四川排球在征战联赛时,就有了引进内外援的底气,而高水平选手的到来,也极大地提升了本土球员的训练质量和成长速度。

  省体育局竞技处处长高亚祥透露,“今年将成立的排球俱乐部,是四川第一个管办分离的职业化排球俱乐部。目前大体方案都已通过,只有一点细枝末节问题了。

  其实,为突破四川“三大球”人才“难选难留”的瓶颈,“振兴资金”还专设交流引进金,以加快落实体制外运动员优于体制内运动员政策。目前,四川足球就已初步受益,4支球队有三支属于体制外,而这些体制外的球队均得到“振兴资金”的支持。不仅如此,还为男子一队的主教练孙博伟开出年薪20多万元,原国足名将马明宇也被返聘到了足管中心当副主任。“我们就是希望利用他们的经验、影响和号召力为四川足球服务。”省体育局竞技处处长高亚祥说。篮球的振兴谋划似乎更早,2009年。四川篮管中心就与四川金强集团联合成立了男子篮球俱乐部,目前,四川篮球已跻身CBA联赛。女篮则牵手多次获得CUBA冠军的北师大女篮,现在的四川女篮球员邵婷已是国家队主力。

  “振兴资金”也解了四川“三大球”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的困境。目前“三大球”管理中心已在全省布下了41个点,鼓励地市州办高水平运动队。如,省足管中心已将二队委托给德阳,依托德阳与皇家马德里俱乐部共同打造的足球奥校,培养这批青少年足球人才。此外,全省建立“校园三大球”竞赛机制,筹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的“三大球学校”,实现后备人才“早期专业化的系统工程”业已展开。

  原标题:四川振兴“三大球”每年上亿资金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