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忠于自己的选择是一种快乐

04.11.2016  15:38
作者:游飞 来源:四川日报

   人物名片

  周小秋,“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国家农业杰出科研人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特殊贡献  

      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国际国内企业横向合作项目56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1项。2014年主持的科研项目“建鲤健康养殖系统营养技术研究及其在淡水鱼上的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0月17日,当记者走进周小秋位于四川农业大学雅安校区的办公室时,他正在指导一位博士生分析实验数据。“时间管理的目标,不仅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更要注重工作时间的效率。”这是周小秋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他自己进行科学研究一贯的作风与态度。

  周小秋的办公室简单而整洁,桌旁放着行李箱和电脑包。即使是凌晨2点多才把学生论文改完,周小秋一大早仍然从四川农业大学温江校区赶回雅安校区处理手上的工作。“装有日常换洗衣服的行李箱通常都放在办公室,方便随时出差、加班之用。”每天早上7点40分之前到实验室,晚上10点半以后回家,这已成为过去20多年周小秋的常态。

  “过去很多产业一直处于提高产量的状态中,量足必重‘质’,所以上世纪90年代,我开始围绕‘质’来设计研究领域。”周小秋认为,科学需要预判,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不断证明自己预判正确与否的过程。

  预判到注重鱼类营养和质量安全将会成为未来市场的主流,早在1993年,周小秋便开始涉足鱼的营养领域研究。

  学习动物营养的周小秋研究主攻方向原本是猪,当时在研究鱼营养技术与鱼肠道健康等关系方面,在国内外尚处学术空白,困难程度可想而知。“我觉得越难的事越有挑战价值。”

  没经验,就从头开始实验;没钱买设备,周小秋就把家里的盆、桶、冰箱都搬到实验室;没人,周小秋就一个人既做实验又分析数据又写论文,这样的“苦”日子熬了整整10年。虽然从家到实验场的距离不足500米,但为随时观察实验进展,他难得回家,经常吃住在实验场。

  不过,在外人看来的“苦”日子,周小秋反而觉得是另一种乐趣。“住在实验场里,既能发现问题积累经验,还能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周小秋说,忠于自己的选择,本身就是一种快乐。

  事实证明,周小秋的预判是正确的。研究过程中,周小秋又不断发现新的课题,投入新的实验。他的研究成果也从最初的理论到后来的技术,一直到研发出产品,最终被推广运用。

  至今,周小秋仍没拿到驾照,不会开车。“我最大的乐趣就是工作,一个人的时候认真思考,怕开车时思考问题去了,无法专心驾驶,太危险了。”周小秋笑言。

   精彩语录

  “科学研究必须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判,不能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事情。”“我的研究既能保障养鱼生产者的经营效益,又能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鱼产品。最幸福的事是听到指导的养殖户说‘周老师,我的鱼长得很好’。被人需要是一种奢侈的幸福,说明自己的研究有价值。”“科学研究必须要投入、专注,要忠于自己的选择,不忘初心,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甜蜜和快乐。”“困难就是成长的发动机,克服一个困难和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就是不断成长的过程。有更多的困难就是获得了更多的成长机会。”


      新闻来源: http://sichuandaily.scol.com.cn/2016/11/04/20161104619183996889.htm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微信 更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