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川农大中青年教师挑科研大梁

09.04.2014  17:59

  日前,四川农业大学小麦所34岁的研究员王际睿,成功获批973“青年科学家专题”立项,成为四川省唯一入选该项目者。4月3日,记者从川农大获悉,由于该校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提供支撑,中青年教师挑起了科研教学的大梁。

   38个专家大院 中青年专家占八成

  据了解,该校入选全省百人计划的5人中,70后就有3人;该校教授中,80后有8人,其中刚获评全国优博论文奖的卢艳丽获评教授时刚30岁。然而,中青年教师的势头,不只是在科研上很足,在教学表现上依然抢镜。

  由国家级教学名师陈代文担当排头兵,学校构建起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教学名师体系,中青年成为绝对主力。经管学院年轻教师符刚、唐曼萍等积极推行课改,突出“实践”特色,让学校最大的专业——财管专业成为育人的摇篮,良好的口碑更成为众多转专业同学的首选。土木工程系则着力打造“双师型”队伍,鼓励年轻老师考取国家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建筑师、造价工程师等专业执照。

  在社会服务上,中青年教师为农村带去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让川农大的社会美誉度不断提升。年轻教授田孟良智援宝兴,掀起的“宝兴模式”,为宝兴中药材走向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可靠路径。汪志辉教授为石棉带去的新品种“黄果柑”,被当地乡民誉为“摇钱树”。据统计,学校与地方建立的38个专家大院中,中青年专家占了80%以上。

   加大人才“外引” 挖掘内在“潜力”

  川农大相继推出《诚聘海内外英才公告》、《海归人才招聘公告》,“百名博士招聘计划”,一大批学有所成的年轻海归,投身川农开始事业之旅,成为教学科研事业的“新增长点”。

  学校在加大“外引”的同时,注重挖掘培养本校“潜力”种子。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卢艳丽当年是跨专业考研,曹墨菊老师慧眼识珠,举荐给荣廷昭院士做学生。结束学业后,卢艳丽毫不犹豫加入玉米所研究团队,开启自己的事业。

  引得凤凰栖碧桐。学校轰轰烈烈铺开“人才强校战略”:“双支计划”、“创新研究团队计划”、教职工奖励办法调整、业绩评分制度改革等。同时进一步修订了破格晋升职称条件,让年轻人快速成长。80后李明洲教授获得学校破格提拔,两年内就在国际顶尖学术杂志发表了两篇高水平论文,交出漂亮成绩。

  各院所多措并举,通过多种途径构建合理的人才梯队,实现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水稻所鼓励年轻人“走出去”,参加国家和省级重大项目,到国内重点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拓展视野。动物医学院完善了团队奖励制度,鼓励年轻人做实验、写论文。

  不断创新,不遗余力,只为栽培好苗子,搭建好平台,让一批批优秀年轻人脱颖而出。

      新闻来源: http://epaper.scdaily.cn/shtml/scrb/20140408/6008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