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他的人生乐章为民而鸣

17.03.2014  11:57

  2010年5月,州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张建国在石渠见证了这个好脾气领导的一次“发怒”。玉树地震后石渠面临灾后重建,毕世祥冒着飞石、滑坡的危险,一路急行军来到正科乡。了解到援建建材还未运到,重建房屋进度受影响时,他温和的面容变得凝重,厉声责问:“群众还等着早日住进温暖的房屋,我们有没有考虑他们的感受?为什么不就地取材,先从山岩上取石头,先准备起基础材料,加快工期,老百姓等不起啊……”离开正科乡时,毕世祥仍难平复情绪,一再叮嘱当地干部要设身处地多为群众着想,想方设法加快重建进程。

  “你把群众当亲人,会让他们受欺负吗?会忍心看他们受苦吗?”毕世祥平时和工作人员说的这些话言犹在耳。

  白玉县是甘孜州最偏远的县。毕世祥担任州委常委后,每年都要前往白玉县开展工作6次以上,每次前往就是一次挑战。“因为路太烂,进去了不想出来,出来了不想进去。”时任白玉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的黄建梅说,毕部长每次来都是“两头黑”。

  山岩乡是白玉县最边远的乡之一,距县城158公里,从县城到乡上要翻越三座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大山,被当地百姓称为“鸟儿都飞不过的地方”。

  2012年11月,在白玉县开展群众工作的毕世祥前往山岩乡。正是隆冬季节,大雪几乎封山,当地干部说路难走,劝他不要去了。毕世祥说,越是偏远,我们越要关心,让群众在最需要我们的时候,看到我们的身影。

  就这样,他们在大雪中上路了。汽车缓缓行驶在铺满冰雪的山道上,他们用了近8个小时终于艰难到达乡上。

  当乡亲们在大雪中看到毕世祥一行的身影时,既意外又兴奋。“没想到啊,这样的天气还来看望大家。”山岩乡原乡长袁小东说。

  没有多余的客套和寒暄,毕世祥立即与当地干部群众展开座谈。当得知这里的干部群众常年吃不上新鲜蔬菜,他眉头紧锁。回到康定,他立即协调支农资金20万元,帮助山岩乡启动大棚蔬菜建设。2013年8月,200平方米的蔬菜大棚竣工了,干部群众可以吃到品种丰富的新鲜蔬菜了。

  毕世祥喜欢下基层,一年平均行程达8万多公里,他总是说:“待在机关里是不可能了解老百姓想什么的,不走进群众中,怎么能知道他们的疾苦。

  白玉县沙马乡珍措一家只有她和老伴两人,无儿无女,生活拮据。2012年3月12日,毕世祥来到她家,用藏语和她拉起家常。当看到珍措家房屋破旧、漏风,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他从自己衣服里摸出1000元钱递给她:“这是我个人的一点心意,下次我再来看你。”在毕世祥的关心下,珍措家纳入了瓦岗村牧民定居住房改扩建计划,并争取到1.5万元改建资金,生活有了改善。“只有倾听最基层的声音,你才能了解最实际的情况。”这是毕世祥对身边工作人员说得最多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