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艺院团改革步入深水区 艺术名家可持股

09.11.2014  12:07

近日,《四川省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专项方案》正式出台。如何深化改革激发国有文艺院团发展活力?四川明确改革任务,并给出时间表。2017年,全面完成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到2020年,形成国有文艺院团健康可持续的自我发展能力,培育形成一批骨干演艺企业,基本构建艺术生产和惠民服务演艺体系格局。

  允许社会资本和演职人员参与院团股份制改造,是深化改革的亮点之一。《方案》明确,支持转制院团吸引社会资本进行股份制改造,并将探索实行艺术名家和其他演职人员以个人持股方式参与转制院团股份制改造。而对保留事业体制的文艺院团,也将探索企业化管理,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我省五家省直院团中,转企改制的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公司、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有限公司,改革重点在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保留事业体制的四川省川剧院、四川省曲艺研究院、四川交响乐团,改革重点在内部机制,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除了资本引进,《方案》鼓励整合剧场和剧目资源,建立剧场院线、院团演艺联盟,培育打造骨干演艺企业。未来,转制院团可通过股权投资、项目合作等方式,在大九寨环线、大香格里拉区域以及重点旅游景区发展特色演艺项目,打造巴蜀舞台艺术品牌。《方案》还透露,将加快推进天府新区省级文化中心建设。针对川剧艺术发展,将建立完善四川川艺文化有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探索保留事业体制院团的企业化管理,争取文化产业政策扶持,吸引社会资金通过股权投资、项目合作等多种方式,共同扶持川剧艺术。

  全面提升院团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增强院团文化惠民服务功能,是深化改革的又一亮点。艺术创作生产、优秀剧目展演等,将作为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与此同时,对院团也有要求:必须丰富文化惠民的内容和形式。

  疏通人才进出渠道,也是深化改革的重点。今年起,五家省直院团每年将送1-5名编剧、导演、舞美等专业人员到中央戏剧学院等艺术高校进修。对保留事业体制院团中退到二线的演职人员,我省也将研究制定转岗就业实施办法,鼓励他们从事公共文化服务相关工作,发挥专业所长,提高群众文化活动水平。

  原标题: 四川文艺院团改革步入深水区 艺术名家可持股 社会资本可控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