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坛 新年看新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黄里) 2015年开春,四川作家们的眼界更开阔了。
3月2日,谈到自己今年的创作,阿来有了新观点:“作家的眼光要跳出文学的小圈子,以知识分子的身份关注社会生活。”同一天,罗伟章开始准备行装,他要回到出生地宣汉县乡村,扎根生活一年,丰富他的“农村三部曲”。与此同时,想更大范围扩张文学的影响力,《星星》诗刊的当家人梁平带领团队操持起了新媒体,“要跳出诗歌刊物的旧格局”。
阿来:“当下生活才是我关心的重点”
“每到一处都有不一样的感受,每个地方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我不写风光、小情感。当下生活才是我关心的重点。”
去年底开始,阿来行走高原地区,形成了12个主题。2015年阿来有三件事要做,一本20万字长篇小说,题材涉及少数民族进入现代城市生活的故事;阿来藏区走访的随笔12篇,每篇字数在2万字以上,本来是想在网上开专栏,后来觉得题材厚重,决定到年底成书。第三件事就是放松地写作,阿来的记述闲情草木篇收获了众多粉丝,“厚重的题材写累了,就继续写写《草木的理想国》。”
今年初,大型文学杂志《十月》第一期发表了罗伟章的《声音史》,这是罗伟章计划中农村三部曲的开篇,接下来要完成《隐秘史》《寂静史》。开篇出版后,罗伟章决定从成都回到生长的故乡宣汉乡村,完成后两部作品。已经在准备行程的罗伟章告诉记者:“现在流行一种说法乡村在消失,我不这样看。根据我的观察,乡村在变化,这种变化是充满活力的,流动中的农村人在社会变迁中正在进化、校正,这个过程可能是痛苦的,但新的文化生态也在形成。”
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打开手机转发《星星》诗刊公众号上的重头文字。从大年初一开始,梁平和他的《星星》团队玩起了新媒体。隔天一期的《星星》诗刊微信公众号迅速吸引了关注,几天时间,粉丝超过了3000人。同样不太喜欢风花雪月写作,希望诗歌走出小圈子,梁平主持的公众号上接连推出了《写作者的怨气》《洛夫<唐诗结构>多为“大路货”》《诗评家要如何才不失职》等评论文章,在诗歌界引起不小反响。作家王国平是《星星》公众号最早的读者,他说:“在当下,敢说真话的人越来越少,早上起来就看见这样的文字,有醍醐灌顶的感觉。”“我们希望超越诗歌杂志本身,利用大家都在看手机的机会,做‘大文化’传播。”梁平还强调说:“《星星》公众号不赶庸常的热闹,坚持原创不转发原则。”
邓贤迎来“再版年”
2015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以大量抗战作品闻名的邓贤迎来了“再版年”,他的《大国之魂》会出25周年精装纪念版,《帝国震撼》、《黄河殇》要再版,《邓贤抗战作品选》将收集他的重要作品出版,原著《父亲的1942》改编的40集电视连续剧也将上映。闹中求静的邓贤却在闭门写意中国山水,书写“张大千传”。张大千的传记数不胜数,却没有一本进入邓贤的法眼,因此,写一本“张大千”是这位四川作家的心愿,30万字的“张大千传”将在今年完成。邓贤想写一个“人性的张大千”,而不是流于市面的史料整理型传记。邓贤的家庭与张大千的家族多有渊源,采访中,张家在海内外的亲属也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邓贤透露说:“张大千的故事太过精彩,许多是不为外人知的。”
80后女作家颜歌今年将继续她的“川西小镇”系列小说,出版一本短篇集。两年前,颜歌以成都平乐古镇为原型创作的小说《我们家》收获了“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作品收入了多家美国图书馆,让她成为“川味小说”的年轻代言人。她冷静地说:“我写得比较慢,希望川味更足。”继续深耕自己作品的还有老作家傅恒,他的原著《一个连长一个班》改编的电视剧今年将拍摄播出,这是一部讲述红军故事的作品。参与电视剧制作,对老作家是一个新考验,身在海南的傅恒告诉记者:“这边气候暖和,方便我细心地修改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