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化教育高等研究院举办第三期“嘤鸣”学术沙龙

14.05.2018  11:35

  5月12日上午,四川文化教育高等研究院在狮子山校区四楼会议室举办第三期“嘤鸣”学术沙龙,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大学的使命”这一话题进行深入探讨。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汪明义,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兼四川文化教育高等研究院院长高中伟出席活动。学术沙龙由高中伟主持。

  汪明义从“内涵、原因、实践”这三个层面分析了中国乃至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并阐述了大学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职责和使命。汪明义说,进入新时代,新的全球治理理念、秩序必定会进入世界的主流思想中来,以营造和平崛起的国际环境。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理论不断从世界理论体系的边缘走向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化形成双向互动。汪明义提出,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独特模式,为人类前行提供了中国方案,要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使命文化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的重大理论贡献;认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了对当前人类社会的基本认识、时代特征、价值追求和美好愿望,揭示了人类面对未来的“最大公约数”;学习和掌握人类共同的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全面支持中国硬、软、巧实力方面的战略举措,向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世界迈进。汪明义强调,大学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当肩负起使命和担当,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和创新、国际交流和合作职能。最后,汪明义对在座所有学者提出的建议表示衷心地感谢,传达了“质疑才能创新”的学习精神,并对四川文化教育高等研究院寄予了殷切希望。

  与会人员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大学的使命”话题进行了交流发言。高中伟说,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新时代发展所需,也是世界发展所需,是人类本身在价值层面的需要。文学院院长刘敏说,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作为中华民族走进新时代、复兴中国梦一个高明的战略选择。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王川说,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好追求。学校首届狮山学者、杰出教授黄开国说,人类命运共同体包括很多方面,不仅涉及到人类自身的利益,还对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等方面息息相关。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骆天银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共产主义、建立自由民主联合体的必由之路,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实现人类大同。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李北东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具有不同意识形态的世界各国各党派都在关注、研究的对象,因此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作为理论支撑是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基础教学学院教授吕京说,要获得世界各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同,必须跳出原有框架,另辟蹊径,站在更高的角度看这一概念。学校办公室副主任、四川文化教育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唐文焱,文学院教授谭光辉,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朱晟利,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靳彤,四川文化教育高等研究院教授张韧仁、博士谭淳月、博士覃薇也做了发言。

  高中伟说,活动对四川文化教育高等研究院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科研工作的重要方向,以批判性的思维搞好研究的风气建设。他希望高研院研究人员以及在座的学者、教授,能秉承批判精神,勇于提出质疑,在交流中学习,在质疑中创新,进而发掘更多值得探讨的选题来开展学术沙龙活动,拓展学术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推出高质量的沙龙读书会。学校将进一步凝聚力量,努力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推动学校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学校相关学院负责人及专家学者、四川文化教育高等研究院全体成员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