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网)四川农大把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23.11.2015  18:20
作者:四川农业大学 来源:四川教育网

  
      近日,《四川农大2015-2020科技扶贫工作方案》重磅出炉,除了明确每年学校拨出200万专项资金,给扶贫工作提供坚实保障外,方案更是为学校未来的扶贫工作描绘了清晰的路径图。

   科技扶贫锁定七大任务

  “这个工作方案是在充分调研、考察和论证的基础上形成的,将是我校今后五年科技扶贫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学校党委书记邓良基说。

  科技扶贫方案充分挖掘学校的科技、人才、智力优势,厘定重点抓好广安前锋区、凉山州雷波县的对口帮扶工作,锁定了7大任务,既有一以贯之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等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等“硬支持”,又有为党委政府提供有针对、有价值的研究报告和对策建议的“软支持”;既有发挥专业科技人员特长的选派科技副县(区)长、科技副局长、科技特派员到贫困地区,开展科技人员进村入户等活动,也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万名学生进万村科技入户”活动;既有开办技术培训的老办法,也有充分运用农民科技110信息声讯查询系统、四川农业科技网站等平台,及时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农业科技、生产技术和市场等信息的新方式。

  “坚持软硬技术支撑相结合、技术示范推广与技术培训相结合、帮扶重点与全面相结合,以贫困地区的科技需求为导向,以解决技术难题为重点,以技术和智力扶贫为主要手段,以校地、校企合作为载体,因地制宜,干实事、出实招。”方案中提出的“三结合四以为”这一指导思想生动勾勒出了四川农大科技扶贫工作的特点。

  “把工作做实是我们的目标,为此,我们成立了科技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校领导明确分工,分别牵头负责对口扶贫地区。七大主要任务以及重点工作每一项都落实了具体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更重要的是,加强了经费保障,学校设立科技扶贫专项经费每年200万,其中对口扶贫广安市前锋区和凉山州雷波县专项经费各40万元,其它扶贫县(区)专项经费20万元,科技扶贫专项项目经费100万元。”副校长朱庆介绍。

   顶层设计紧扣精准扶贫

  在开展科技扶贫中,四川农大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6个精准”要求,从顶层设计上紧扣精准扶贫的特点,突出两大着力点。

  精准扶贫始终对接当地需要,“当地需要什么,我们就扶什么。”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一个针对各县各区不同需求的扶贫方案出台——广安前锋区龙安柚、青花椒是当地特产,因而,扶贫的重点体现在如何促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在储运、保鲜、精深加工、打造特色品牌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贫困村代市镇会龙村想发展乡村旅游,帮扶方案就细化为提供30万元帮扶资金,指导优化会龙村农户改厨改厕方案,让农户住的更舒心。

  精准扶贫不仅是输血,更要增加“造血”功能。送种子、送技术、送肥料,传统的扶贫方式,仅仅能解决一时之困,不能开启长远致富之门。所以,在扶贫工作中,四川农大注重从顶层设计上发挥智力作用,帮助各地把脉产业发展。雷波县的重点扶贫任务之一就是协助做好农业产业化扶贫规划编制:“雷波县优势特色产业精准扶贫五年规划编制、农户增收致富规划编制、现代种植业发展10年规划编制、现代养殖业发展10年规划编制、现代核桃产业发展10年规划编制、马湖莼菜保护发展10年规划编制”,7个规划编制正是为当地后期可持续发展理清道路。

  “精准扶贫,不是一把抓、满盘撒,而是落实重点区域、重点方向、重点产业,有计划的推进,真正为群众找到适合当地发展的致富项目。”副校长杨文钰说。

  “离开产业,扶贫就是空谈。”武胜县万隆镇飞来石村“第一书记”杨驰云也对学校致力产业扶贫很是赞同。

   全员行动求实效

  “作为农业高校,四川农大责无旁贷,必须主动作为,把教学科研与扶贫相结合,积极发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校长郑有良的话道出了四川农大师生的心声。

  在这场科技扶贫攻坚战中,四川农大全体总动员,校领导一马当先,先后赴雷波县、广安市前锋区、武胜县、遂宁市安居区及秦巴山区等地开展精准扶贫调研。各学科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开展专业培训、进行技术指导、把脉产业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贡献智慧,力求把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新闻来源: http://www.scedu.net/p/8/?StId=st_app_news_i_x635835422048372004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微信 更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