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四川政务微博:有意见领袖 有\"花瓶\"和\"僵尸\"

21.11.2013  18:10

  “官博”们担心:微博用不好会带来负面效应

  □李婷 四川日报记者 庞莹

  一个好的政务微博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原创微博中评论栏80%以上有回应而且时间差小于1小时

  一半以上为回应转发公众咨询、建议与意见的非原创微博

  转发微博的正文应带有表态、点评,并及时@相关职能微博

  回放

  今年6月18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政务微博应用的通知,要求省政府各部门和相关单位年内全部开通政务微博,并积极建立政务微博联动机制,政务微博与政府网站联动,提升政府信息发布的影响力和引导力。

  探访

  有意见领袖 也有“花瓶”和“僵尸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省政府各部门和相关单位已有45家开通政务微博,只有7家还未开通。而放眼全省,仅在新浪上开通的政务微博就有6000余个,增长速度位居全国前三。

  记者在新浪微博上随机选择了“@成都发布”、“@四川司法”、“@品质崇州”、“@四川环保”、“@绿色蒲江”、“@四川交通”、“@坚强天全”、“@理县微博”8个政务微博,对其10月10日至11月10日一个月内的微博运营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

  1个月内共发布微博条数最多的是@成都发布,共发布微博897条,其次是“@品质崇州”,共发布538条,“@四川司法”也发布了498条。发布条数较少的为“@理县微博”,仅发布微博24条,平均每天不足1条。

  每天更新的微博有“@成都发布”、“@四川司法”、“@品质崇州”、“@四川环保”、“@绿色蒲江”,其中“@成都发布”单日更新微博数量在55条左右,“@四川交通”为每周更新,“@坚强天全”自今年4月30日开始再未更新。

  单条微博最高评论和转发记录均出自“@成都发布”,分别为254条评论和1823次转发;最少的为“@四川交通”和“@理县微博”,最好情况也只有4条评论;“@四川交通”最高转发次数仅为8。

  梳理内容可见,发布最多的是职能信息,均超过总量的一半,“@四川交通”和“@坚强天全”甚至超过99%;第二多的是卖萌问好、心灵鸡汤、跟风转发;涉及民生问题反映和热点话题应对的内容普遍较少。

  比较微博用语,“@成都发布”基本没有生硬的简报用语,互动时大多选择“进城务工人员权利保障问题”、“孩子的教育问题”等社会比较关注的民生话题,网络问政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对网友反映的不文明、执法不公等问题,都能在较短时间内进行回复。而“@四川交通”、“@坚强天全”、“@理县微博”的语言则较为生硬、工作味重,网络问政的内容几乎没有。

  截至11月12日,“@成都发布”的粉丝数量已达5764188人,最低的“@坚强天全”仅有1639人。

  声音

  官博不给力 不利于为民解难题

  上述统计结果,基本印证了省互联网信息办网络评论处处长谢锦蓉的观点:一些活跃的政务微博,逐渐成为网络社会的“意见领袖”,一些形式主义的、定位模糊或不当的、官僚主义的政务微博,沦为“花瓶官博”、“僵尸官博”。

  对于后者,网友“春熙路上滑冰”意见很大:“对网友留言置之不理,或长期‘失语’,工作这么不给力,能指望解决老百姓关注的问题吗?

  为何有的政务微博会沦为“花瓶”、“僵尸”?

  “领导干部的媒体意识与微博舆论危机意识不强,是原因之一。”“@走进达川”的管理人员汤劲松的感受强烈。去年10月开通后的半年内,“@走进达川”只发布了2条微博,毫无影响力可言。今年4月起,达州市达川区将政务微博作为宣传达川的窗口,每天至少发布7条微博,粉丝量立即呈几何倍数增长。

  管理人手不足、发布程序繁琐、原创稿件少,也是客观原因。

  粉丝数量高达1026855人的“@四川司法”,只有李璐一个管理人员。由于时刻绷紧了弦,他只得把严谨放在第一位,出彩放在第二位。

  而在发布程序上,“@四川环保”对微博发布信息采取两种审查方式,一般信息直接由各处室、中心和直属单位的信息员发给微博管理员;敏感度较高的重大信息,则须处室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把关;查处信息和投诉回复一般则需要处室领导签字,特别重大的突发事件要分管领导签字。“层层把关虽能有效规避风险,却难免会影响时效性、积极性。”管理人员王卓说。

  再来看发布内容,李璐在实践中发现,图文并茂、事例鲜活的以案说法原创微博最受欢迎,“时间 地点人物事件”的工作简报性的微博则不受待见。

  而拿不准说什么、说多少、怎么说,恐怕是最主要的原因。“担心微博是一把双刃剑,用不好会带来负面效应。”省司法厅对外新闻宣传中心主任杨天永告诉记者,为规避可能的风险,“@四川司法”开通之初关闭了评论功能,直接导致微博零互动;试行2个月后,“@四川司法”恢复评论功能,粉丝量也急速递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