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两会•国社@四川③|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四川答卷

19.01.2018  22:51

  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阐明了军民融合在强国强军中的战略地位,明确了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支撑国家由大向强的必然选择。对于军工大省四川而言,如何在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着力破解军民深度融合发展难题,是四川面临的新考题。2017年四川按照“抓好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发展军民融合产业集群”的解题思路,先试先行,大胆创新,截至10月底全省从事国防科研、生产、维修和服务的单位已超过550家。军民融合产业正在成为四川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过去这一年,四川军民融合如何突破痛点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汇聚新动能,地方军工国企如何勇闯军民融合之路……这些有关军民融合的疑问,我们都能在新华社记者的报道中一一找到答案。

  本期“迎两会•国社@四川”栏目选取2017年国社报道四川军民融合的部分故事,为你呈现一份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四川答卷。

  1.系统性创新助力军民融合突破“三大痛点

  地处西南腹地的四川曾以广阔的战略纵深成为国家“三线”建设时期的关键布局点。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四川聚集了大批国防军工企业,一跃成为我国国防军工科研主要基地。时迁势易,随着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撬动国防军工单位优势科研资源向社会转化,使技术与市场有效对接,最终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从无到有”,成为军民融合亟待突破的“三大痛点”。新华社记者通过观察绵阳科技城形成的军民融合发展新格局,为我们提供了突破这些痛点的一种解题思路。

  标题: 国社@四川|系统性创新助四川突破军民融合“三大痛点” 打造经济新引擎

  内容摘录:

  作为我国重要的国防科研基地,西部经济人口大省四川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中通过系统性创新,以绵阳国家科技城为代表的军民融合发展新格局正加快形成,转型升级的经济新引擎正逐渐成型。四川将军民融合列为全省全面创新改革清单之一,梳理出24项改革任务,搭建起军民融合发展的顶层架构。不到2年,四川就总结出数十条可在全省推广的全创经验,其中包括军民融合在内的多条经验有望在全国复制推广。目前四川全省军民融合产值达2870亿元,居全国第二位。

  2.军民融合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加速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有助于催生新技术、新产品,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创新力和竞争力。在目前的四川,围绕军民融合领域的创新创业浪潮涌动,经济新引擎正在成型。新华社记者通过讲述四川华卫生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四川三阳永年增材制造技术有限公司等一批军民融合企业的发展历程,为我们勾画出四川军民融合“万马奔腾”的蓬勃景象。

  标题: 国社@四川|四川军民融合“万马奔腾” 成为经济转型升级新动能

  内容摘录:

  随着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四川充分发挥国防军工大省优势,不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以绵阳国家科技城为代表的军民融合发展正呈“万马奔腾”之势,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绵阳市委书记彭宇行说:“绵阳成立军民融合科技支行、保险支公司、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发展基金,这些全国首创的探索为军民融合创造了更好的发展环境。目前绵阳科技中小企业达9000余家,军民融合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0%,这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

   3.地方军工国企的军民融合之路

  军工国企聚集了大量的优质资源,但因企业市场化程度较低,普遍存在市场竞争力较弱的问题。在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地方军工国企如何勇闯军民融合发展之路成为新的时代命题。新华社记者通过记录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推进军民融合之路,为地方军工国企加速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范本。

  标题: 国社@四川|传承红色基因 四川九洲集团勇闯军民融合新路

  内容摘录:

  作为国家“一五”期间布局的重大国防工程,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半个多世纪以来传承红色基因,坚持以党建凝聚发展定力,为地方军工国企勇闯军民融合发展新路树立了榜样。如今的九洲不仅在国防装备制造领域“挑大梁”,多年来利用军工技术开发出的有线电视产品和数字电视产品也成为民品支柱产业。2016年,九洲牵头成立四川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联盟,军民融合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相关新闻:

   迎两会•国社@四川①|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的四川路径

   迎两会•国社@四川②|绣好脱贫攻坚“新蜀锦”的四川功夫

责任编辑:蒋燕 分享阅读
我省力争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30%
关于印发《汇集创新资源推动四川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人民政府
省政协委员吴皓建议:在蓉打造商用无人机生产基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