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探索让人“很受触动很有启发”
全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现场会,近200名与会代表一路点赞支招——
四川探索让人“很受触动很有启发”
7月24日,与会者在崇州10万亩粮食综合示范基地参观。 记者 李向雨 摄
7月23日,大暑,骄阳似火。下午两点整,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欢快旋律在车内响起,全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现场会参观考察之旅就此开启。
从蒲江到崇州,中央有关部委、农业部、四川以外20个农业省(市、区)政府分管农业负责人和全国各省(市、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部分计划单列市的农业部门负责人等近200名与会代表,一路走田坎,进基地,看农家。四川农业转方式的探索让人目不暇接,形式多样的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经营机制创新,不仅让代表齐声叫好,更引发他们提出真知灼见。
会议筹备方介绍,选址四川是个慎重决定,年初就已充分调研考察。两个半天参观考察,与会代表“很受触动、很有启发”的反馈,则再次印证四川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的探索值得关注。
点赞:适度规模经营形式多样
支招:最小成本最大效益是导向
“20分钟了,咋还没开出这片猕猴桃园?”“什么?一条稻香旅游环线有58公里!”参观途中,与会者常发出这样的惊叹。
在蒲江,20万亩茶园、20万亩柑橘、10万亩猕猴桃集中连片铺开;在崇州,10万亩粮食综合示范基地,车行其中,只见稻浪翻飞、莲叶田田、茶园苍翠。
面上集中集群集约连片发展主导产业,点上多种形式做好适度规模经营。
在蒲江西来镇两河村,不少代表猫腰钻进果园,看嫁接、问产量。得知去年靠着自家四五亩优质晚熟柑橘、猕猴桃、草莓,全村人均收入逾3万元时,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杨雄年连连称赞,“不错不错,产业布局清晰明了,规模恰到好处。适度规模经营路子不仅提高生产效率,更为品牌打造带来空间。”
在崇州隆兴镇黎坝村展板前,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曾衍德频频点头。该村407户农民带着1270亩田,入股杨柳土地合作社,实现抱团规模种粮。“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新的组织方式,是适应农村新形势的必然选择。”曾衍德说,川西坝子适度规模经营做得很不错,各地因地制宜,有租赁,有入股,有托管,经营主体有家庭农场、合作社,也有企业,形式多样,抓住了转方式的主线。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垦局副局长杨海空建议,四川各地情况不一,适度规模要从实际出发,最小成本最大效益是导向。江苏省农委主任吴沛良分享了当地经验,“江苏分苏南、苏中和苏北测算适度规模区间,重点扶持100-300亩的种粮农民和家庭农场,苏南搞集中型适度规模经营,搞土地股份合作社,苏中和苏北发展服务主导型适度规模经营,如联耕联种、农田托管。”
点赞:经营方式有创新有突破
支招:政府加强经营体系引导支持
“谁说农民只能叼旱烟、赶耕牛,面朝黄土背朝天,现在是点鼠标、驾铁牛,轻松科学种田!”在崇州白头镇五星村,在当地种粮的黑龙江人李宗滨的开场白,让代表们眼前一亮。
代表们更感兴趣的是他的身份:农业职业经理人,种粮年赚30万元。“种田CEO”是崇州“农业共营制”一个关键环节——土地股份合作社管经营,聘请职业经理人帮着种田,再由新型农业综合服务体系提供农技、品牌、金融和专业化服务。“这是农业经营机制的一大创新突破。”吴沛良竖起拇指,崇州实践既解决了适度规模经营,又解决了农业的人才短板,并动员起最广泛的社会化服务,这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黑龙江省农委主任王忠林频频拍着老乡李宗滨的肩膀赞叹说:“好样的,没给咱黑龙江人丢脸!”7年前,黑龙江也开始探索农业职业经理人制,走过不少弯路,对于川版“种田CEO”,王忠林认为,抓住了适度规模经营的核心,在利益联结平衡方面做了很好尝试。
在崇州集贤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墙角的“农田施肥专家系统”引起湖南省农委主任刘宗林的注意,他特地选了两个村,按下“水稻施肥建议卡”打印键,仔细对比数据。“尿素、氯化钾用量各不相同,这是摸准脉搏给农田开的精准药方!”他很服气。“一个好汉也得三个帮。社会化服务体系是现代农业的后盾和保障,四川政府搭台,引导金融、企业和农民兴办,构建起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撑起现代农业发展的发展后劲。”中国农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云南省农业厅厅长张玉明建议,共营制关键要形成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真正参与进来。王忠林据多年经验认为,一定在保证农民利益和激励经理人间找平衡。曾衍德指出,不仅是成都,四川各地都要重视引导支持,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