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探索电子交易云平台

19.08.2015  11:48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中提出,将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纳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实行全流程透明化管理。

  记者从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了解到,目前我省已经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监督、服务平台体系,全省形成了1个省中心、21个市(州)中心和175个县(市、区)中心的三级格局,实现了省、市、县全覆盖。下一步,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按照该方案的要求,积极探索,锐意创新,进一步推动公共资源交易过程的高效、公平和廉洁。

  三级交易平台

  全省已建立1个省中心,21个市(州)中心和175个县(市、区)中心,做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

  良好经济效益

  2015上半年,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完成项48925个,交易总额2190.1亿元,节约资金214.1亿元,实现溢价64.9亿元。

  创新机制科学优化

  首创交易“流程化”管理和“标准化”操作,建立环环相扣、相互制约的交易 “流水线”作业机制,实现交易过程中对各方主体权力的有效约束。

  统一平台 集中交易

  “该方案的制定,是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创新事中事后监管,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重大举措,对于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效率,防止权力寻租和滋生腐败,促进创业创新与公共资源的便捷有效对接,具有重要意义。”在认真研读学习该方案后,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一位负责人如是说。

  据介绍,该方案确定了4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分别是有序整合资源、统一规则体系、完善运行机制和创新监管体制,特别指出要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目前我省已经将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和矿业权交易、国有产权转让等公共资源纳入政府统一平台,集中交易,并建立起省、市、县三级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监督、服务平台体系。”该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公共资源交易“九龙治水”等问题,我省出台了“5+X”进场指导目录,明确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土地、矿业和国有产权5大项26小项为必进项目。省本级还承接了中央在川单位的民航、铁路、公路等交易项目任务,力求最终实现公共资源“所有交易进平台,平台之外无交易”。

  管理流程化 操作标准化

  在该方案中特别提到了,要在监管体制上创新。在这一点上,我省在全国首创了交易“流程化”管理和“标准化”操作,建立环环相扣、相互制约的交易“流水线”作业机制,实现交易过程中对各方主体权力的有效约束,并得到了中央纪委及国家有关部委的肯定。

  据了解,流程管理,即进入中心进行集中交易的各类项目,不再简单地以原“工程招投标中心”、“政府采购中心”等行业中心形式纵向独立运行,而是将各类交易项目均统一按照进场登记—信息发布—招拍挂现场组织—专家评审—结果公示—交易现场监督等进行横向分段完成交易活动,并设置对应交易信息发布、受理、组织、监督和评审等5个处(科)室,每个处(科)室只负责交易有限部分,犹如工业加工的流水线,前级对后级负责,后级对前级结果进行检查监督。

  另一方面,全面普及标准化操作,最大限度减少个人自由裁量权。

  探索“互联网+”搭建电子交易云平台

  该方案还明确提出了整合目标,要求2017年6月底前,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规则统一、公开透明、服务高效、监督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基本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电子化。并逐步推动其他公共资源进入统一平台进行交易,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从依托有形场所向以电子化平台为主转变。

  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省将探索构建功能完备的电子交易功能体系。利用“互联网+”理念和采用云服务、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搭建全省统一、高效、共享的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云平台,积极推动省、市、县三级交易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一体化运行;其次,积极试点远程异地评标。通过评标专家在异地(非项目所属地)交易中心,使用网络实现远程、独立电子评标,节约评标成本,遏制专家主动寻租,减少人为干扰。同时,创新政府采购网上直购商城,对小额采购一律采用网上竞价和直购方式,进一步规范采购行为,提高采购效率。

加强请示报告工作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
  ——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3月1日出版的第5期《住房与城乡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