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指尖问答”让城市宣传“活”“火”起来

09.03.2015  16:52

成都GDP过万亿了!!!”这两天在手机上热传的一个宣传成都市新常识的互动问答小游戏引起了笔者关注。它是拥有620万粉丝的城市新媒体平台@微成都进行的一次城市宣传策划,以“成都经济总量突破万亿级”为主线,提取2014年成都的重要“形象数据”,巧妙设置了8个问答,包括成都造的哪款世界名车将第一次出口美国?全球有多少苹果Ipad是成都制造?成都吃火锅后14小时到美国渔人码头喝咖啡,引出成都是中国航空第几城?去年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成都学会了哪道著名川菜?等等。这些问题再运用HTML5技术制作成“2015全国两会?成都新常识有奖答题”手机专题页面进行传播,让网民猛然受益,大脑更新:成都紧追“北上广”进入全国经济发展第一方阵。这是成都新常识!

这个“成都新常识问答”游戏活了,也火了,迅速引爆微信、微博和客户端,引发答题上千万次,@微成都微信公共帐号上该条微信的阅读量出现了很多帐号梦寐以求的100000多次,点赞数也达6000多次。在微博、APP等平台,该信息还实现了全网传播,这条“成都新常识有奖问答”的微博同样引发广泛关注,评论点赞者众。答题火了,火得就是这么任性,在两会期间把成都的新亮点狠狠宣传了一把,新媒体宣传再次显示了威力。

这次城市宣传的成功策划可以作为一个案例细细解读。

首先是踩对了点。正值全国“两会”热烈召开,全国瞩目,国外的媒体也不会放过这个观察中国的重要时刻,这当然是一个地方宣传自身的绝好机会,大事件带来的传播与宣传效应能快速放大。各路英雄便使出浑身招数,希望地方的发展思路、发展成绩等在媒体上晒一晒,增加曝光率和点赞量,“两会”无疑是一个吸引眼球,能起巨大宣传效果的机会。

其次是新颖的表现形式。生硬的报告内容恐怕很难带来传播效果。而这次采用答题的方式,把涉及成都重要发展成果的内容,尤其是“万亿级”的新常识巧妙植入,如同用了8个小故事来阐释,网友关注的不是去学习和被灌输内容,而是在答题,注意是答题,答题人可不会怀疑自己的智商,侧重点不同、兴趣就上去了。而8道题的数量设置,不多不少、恰到好处,反映了策划者深谙互联网传播。要知道,题少了,宣传内容难以充分展现,题多了,网友没那么多耐心做完,一烦就终止答题跑了。

再次是有互动性。答题的分数可以转发分享,那些得100分的答题者很多想“显摆”下自己的知识面和对成都的了解,忍不住要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微信群里,无疑又推动了一次传播。而那些得分较低的,多半会赶紧百度下没答对的题目,再答一次得满分后才收工的绝不占少数,尤其是成都的网友们。答错了再去寻找正确答案,又加深了一次印象,宣传效果是不是又推动了一次呢。

还有就是很会借力。一是借助了手机移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转发、分享可以在短时间内扩散,二是媒体记者设法在“两会”现场休会时“捕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答题捧场,和两会进行了一次应景式的结合,代表委员们手拿显示分数的手机照片在网上传播开来,激发了更多关注“两会”、关注成都网友的答题热情,让答题小游戏再次热传。

当然,成都本身的城市魅力和近年来取得的“万亿级”骄人成绩,使得国内外日益关注成都,也与答题的网络热传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