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建筑业为何“大而不强”?

29.07.2020  14:41

   企业数量全国最多 产值百亿元以上的却很少

  7月28日,位于成都简阳市的中国五冶建筑科技产业园内,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忙碌。不久前,该园区刚刚投产,成为西部最先进的钢结构装配式生产基地。“这里的钢结构预生产线,可在30秒内实现上料、清理、除尘等近10项预处理工序。”该生产基地负责人魏建峰介绍。

  火热生产的背后,是四川省规模庞大的建筑业——2019年,四川省建筑业完成总产值1.75万亿元,从业人员超550万人。虽然有规模、有产值,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四川省建筑业其实“大而不强”,和江浙等东部省份差距很大。

  “大而不强”具体体现在哪里?又将如何破解?记者前往成都市、泸州市等地进行调查。

  问题

  从业人员“多而不精”企业整体“小、散、弱

  破局

  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形成全产业链产业集群

  发展短板

  企业整体“小、散、弱”,特级资质建筑业企业不到江苏的三分之一

  “早在2017年,四川省建筑业产值就达到11899亿元,居西部地区第一、全国第五。”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四川大大小小的建筑企业有5万多家,全国数量最多。

  再看四川省建筑业产值排名第一、第二的成都和泸州。

  2019年,成都市纳入统计口径建筑企业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502亿元,同比增12.2%,占全省总产值的37%,在全国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中排名第五。疫情之下,成都建筑业的表现也不俗。“今年上半年,成都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964.7亿元,同比增长1%,新签订合同3816.9亿元,同比增长9.7%。”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泸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地就开始进行建筑业的劳务输出。“截至目前,全市建筑业施工企业总量超2000家,从业人员60万人左右。”泸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代继波介绍,2019年,该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709亿元,连续6年居全省第二、川南第一。

  虽然体量大,但短板依然明显。“因为没有相关施工资质和经验,四川省建筑民企多做房地产施工,却无法进入地铁、高架桥等行业。”四川住总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任中云表示。

  2019年,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专门组织的课题组前往江浙等地考察发现:与江苏、浙江比,四川省建筑业总产值还不及其一半。企业资质也如此:2018年,四川省年产值百亿元以上的建筑企业仅8家;特级资质建筑业企业仅25家,不到江苏的三分之一。

  有业内人士总结四川省建筑业的问题:总体水平“大而不强”,从业人员“多而不精”,企业整体“小、散、弱”。

  说起从业人员现状,任中云表示,四川省建筑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也需要大步提升,进一步加强培训学习。

  解决路径

  形成全产业链产业集群,推广和运用新技术

  如何破局,让建筑业从大到强?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形成全产业链产业集群——是各地不约而同的选择。

  上个月,位于西南商贸城的泸州市建筑业总部基地挂牌。在这里,企业不仅有场地优惠等政策,还有行政审批、人力资源等一揽子服务。据悉,年内,这里入驻企业将达到20家,其中年产值超50亿元的企业有10家。而依托该基地,泸州打响“泸州建工”品牌,争取5年内形成千亿级产业聚集高地。

  作为四川省最大省属国有建筑企业,四川华西集团也在进行探索。该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杨斌介绍,正牵头投资建设四川省建筑产业园,“建成后,2到3年内产值突破千亿元,3到5年达到五千亿元,远期10年力争上万亿元。

  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也是重要发展方向。去年,四川省印发的《关于推动四川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转变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大力实施绿色建造、数字建造和装配式建造,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作为成都市属最大的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成都建工集团早在2014年就涉足装配式建筑产业。“目前已择优布局青白江基地、简阳基地、雅安基地、泸州基地、自贡基地、成都交投基地。”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其他先进技术也备受关注。这几天,2020年四川建筑行业BIM技术竞赛正在进行中。BIM即建筑信息模型,被称为建设行业的第二次革命。该活动将推动四川省建筑行业BIM从业人员技能水平提升、专业人才队伍壮大。参赛企业成都华阳建筑股份有限公司4年前就成立了BIM人才小组,持有20多个BIM证书,并已将该技术运用到综合管廊建设等较为复杂的承建项目中。(记者 张明海)

责任编辑:李婷玉 分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