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建强建优党课阵地 打造教育精品工程——四川师范大学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纪实

26.02.2016  14:40
    报纸电子版截图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培养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高校的使命与责任。四川师大历来高度重视以课程建设作为助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抓手,学校长期坚持以党课阵地为龙头,着力打造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精品工程,让理想信念之灯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指路导航。

      早在1986年,学校即正式成立了四川师范大学业余党校,1990年,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党校,积极探索以党的理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与价值观念的载体方法,党校逐步成为带动整个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系统工程建设的主阵地。2005年,学校又形成了党校平台和公选课平台相互协调、彼此配合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及综合素质拓展课程新体系。近年来,学校党校还先后举办了各种理论专题研讨班,对象不仅包括大学生,还拓宽到学校基层党务干部,使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更丰富、辐射面更广泛、引领带动作用更显著。经过持续不断的建设与创新,学校党校已经成为富有感召力、充满吸引力的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

      解放思想谋思路

      学校党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大力实施学历提升计划,积极鼓励教师加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不断完善传、帮、带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学校还单独设立“理想信念教育专项科研项目”研究课题,纳入学校校级科研课题进行管理。按照专兼结合、专家学者与党政干部结合的原则,学校党校构建起一支教学能力强、科研水平高、师德素质好的教学团队。团队共有专职教师3人,兼职教师3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1人;教授、研究员12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9人、讲师8人。

      学校在打造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精品工程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虽然有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渠道,也有学生党团活动等途径,但党课阵地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方式,并且具有整合引领其他渠道和途径的功能。党课阵地可以在内容的针对性、时空的拓展性、师资的优质性、方式的创新性、理论的贴近性等方面,弥补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不足。基于此,学校党校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时解放思想谋思路,主要依托两个平台:一是学校教务处主管的全校公共选修课平台;二是学校党校的党课平台。两个平台结合互补,形成选课、授课、评估等方面无缝对接的机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环节则主要遵循“一二三四”的工作思路:“一个目标”。即紧紧围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树立坚定理想信念这个目标,确定与之相配合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两个强化”。即不但强化课程的目的意识,始终做到思想上清醒、政治上坚定,而且强化为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精神动力和可靠保证的大局意识。“三个结合”。即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学习与党性修养、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日常党团组织教育相结合。“四个注重”。即注重指导教师集体备课与交流;注重发挥团队教学优势;注重加强教材建设和题库建设;注重提高课程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实现了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在课程性质上实现了由党课向公选课的转变;二是在教学对象上实现了由只针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单一党课到针对全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拓展课的转变;三是在听课方式上实现了由学校党校下达名额,各学院选派参加到所有学生均可通过教务处选课平台网上选择参加的转变。

      通过解放思想,转变思路,党课阵地成为整合校内外相关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重要平台。

      丰富内容强基础

      学校着眼于不仅解决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更着眼于解决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从解决学生的“信仰”“信念”“信任”“信心”等“四信”教育入手,规划学校党校教育内容,夯实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基础。

      为此,学校党校除了开设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经验和党史知识课程以外,还根据大学生的需要,结合社会热点开设专题讲座。在课堂教学中,学校党校共设计八个主要板块,包括党章概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和作风、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制度和组织机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与历史使命、中共党员的基本条件及权利义务。在实践教学中,学校党校共设计观看录像、个人自学、讨论交流、社会实践、课后作业、参观考察等六种方式:观看优秀共产党员事迹影片,向榜样学习;利用党校网络开放课程资源开展自学,大学生可通过学校党校网页,在线查看党校动态、党课视频、入党导航等信息;组织讨论交流,共同探讨当代大学生如何做到求真循理、励志笃行;组织社会实践,激励大学生把坚定理想信念落实到身边的小事中,做到知行合一;布置课后作业,通过向组织书面汇报学习心得,促进教育对象进一步升华思想;安排参观考察,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成果。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教学环节,教学组织均突出科学性和规范性,教学理念均突出历史性和针对性,教学内容均突出主旋律和先进性,教学方法均突出创新性和互动性,师资队伍均突出综合性和择优性,从而达到了丰富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立足实际打牢基础的效果。

    为强化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学校还组织校内专家学者和党员领导干部编写了具有高校党校培训特点、适应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需要的一系列著作和培训教材,如《新编大学生党校课程》《新时期党的知识概论》《新世纪党的基本知识概论》《党的基本知识简论》《高校入党培训教材新编》《学习党的理论 坚定理想信念》等,形成了自编教材推动专项科研,专项科研促进教育教学,教育教学培养理想信念的良性循环。

      创新载体抓落实

      学校积极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和封闭单一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形成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理论为指导、历史为依托、现实为切入的“三三式”教学模式,即教学中着力三个环节:活跃课堂教学、拓展实践教学、利用网络教学;优化三种教学方法:理性引导法、情感注入法、心灵沟通法;强化三大保障:制度、队伍、资源。

      学校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划分为各具特色又有机统一的若干环节。在理论教学环节:一般不采用直接讲授理论知识的方式,而是由老师创设问题情境,从众多事例中总结升华出理论,完成从实践到理论、从感性上升为理性的认识飞跃。在案例教学环节:大量运用历史事件和典型事例进行分析,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与历史使命、党员的基本条件及权利义务等专题中,运用大量史实和先进事迹开展教学,不仅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而且达到以事喻理、以情感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在研讨教学环节:由老师明确提出要讨论的问题和具体要求。这些问题贴近大学生思想和学习生活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大学生对此也有浓厚兴趣。研讨时,采用普遍发言和典型发言相结合,鼓励相互质疑,激烈讨论。研讨后,老师予以及时总结,并让每个学生形成书面研讨总结材料。在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并与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相互打通,互为补充,形成了完备的坚定理想信念的实践活动体系。无论是以“党在我心中”“党的光辉照我行”“感党恩、跟党走”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以“知荣辱、倡文明、作贡献”为主题的知识竞赛,以爱党爱国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观影暨影评活动,还是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加社会调研、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和义务劳动以及各种爱心公益活动等,都让大学生真正受益,使学校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落地生根,从而有效地引导大学生把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具体的实际行动,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