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两代会”代表系列采访(三)

29.03.2017  20:35

    编者按:四川师范大学第五届工会会员代表、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以下简称“两代会”) 将于3月30日召开。会议旨在总结回顾2016年我校各项工作情况及主要经验成效,明确2017年学校建设发展的目标任务,制定实现目标任务的具体措施。大会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体制改革等方面广泛征求意见,集思广益。会议的召开对学校今后一段时期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今日起,校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特别推出“两代会”代表系列访谈,让我们一起聚焦“两会”,共话发展。

    受采访人:何云 教授

    受采访人介绍: 四川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商学院学术(教授)委员会主任,学校学术(教授)委员会委员

    记者:您从事教学工作这些年有哪些好的教学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吗?

    何云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认为首先要由衷地热爱这项事业,将工作与事业相统一。从个人来讲,我充分体会到作为大学老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这也是让我更加专注和投入教学工作的内在动力。其次,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教材是基础,但不能照本宣科,要紧扣书本、高于书本。我们可以把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以科研促教学,使教学更有深度。正如钱伟长院士所说,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所以,一个优秀的大学老师不能只当教书匠。我们还可以积极引导学生投身科创,并以此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再次,要注重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实践是连接理论与实际的桥梁。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和体验实践活动进而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们充分理解到理论与实际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责任、有担当。认真做好课堂前的准备、课堂上的把控、课堂间的互动交流,把教学环节变成知识传递和思想交流的过程。通过与学生沟通交流,做好信息反馈,不断改进和提升教学质量;让教与学相互促进,从而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记者:您觉得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有何优势与特色?

    何云 :总的来说,川师是一所师范类专业为主,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综合性师范大学;在教学与科研方面,我校有着不同于其他专业性院校的优势与特色。

    在教学方面,学校坚持以“夯实基础、提升水平、争创一流”为指导;以“质量工程”申报、立项、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不断完善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而且,学校长期以来注重教学质量,教风学风良好。就如同文化软实力一样,良好的教学氛围成为了促进我校教学工作进步和提升的重要因素。

    在科研方面,有两个突出的优势:一是以高水平的科研立项为引领,通过合理的安排与部署、高效的组织与落实,使得一大批青年教授和青年博士成长起来,为学校积蓄了后备力量。二是长期注重科研平台、团队建设和管理创新,不断强化在建平台和团队的过程管理,为青年教授、博士参与科研、交流经验、提升自我提供了载体。这是川师大这几年科研不断开拓进取的一个重要原因。

    记者:学校在重视和支持教师的教学、学习、专业发展方面有什么举措?这些举措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何云 :我觉得学校历来就很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与培训,通过大力度的举措促进教师职业发展从而提升学校科研科教学实力。依托四川省的师资培训中心和高校干部培训中心,学校在培训外校教师同时,也会将这些宝贵的资源利用起来,对上岗前的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上岗后,教师们还会不断外出进修和学习。据我所知,在2016年,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就包括鼓励和支持教师赴国内外进修学习。通过政策导向和经费支持,教师培养的形式和内容都比较丰富,既有短期或长期的学习进修,也有国内交流或国外访学等等。

    这些举措的落实,带来了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在全体教师中形成了积极投身教学、钻研教学、提升质量的良好风气。教师们纷纷把交流学习转化为自身成长的内在追求,而不是将其视为一项任务。二是通过继续教育和培训,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知识储备、学历层次、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我作为这项工作的参与者和受益者,由衷希望它继续进行,并且越做越好。

    记者: 您对学校的发展还有其他的建议吗?

    何云 :作为川师大的一员,我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归属感。我认为学校的发展不仅仅是领导班子的责任,我们每个人也可以出一份力。不管学生还是老师,都要积极主动地把学习当成自己的第一要务;教师要认真履行教师职责,学生要认真做好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等等;成为学风建设的贡献者和受益者。

    我希望学校进一步整合学科资源,形成学科的集群优势;遵循学科的发展规律,体现关联学科之间的协同效应,达到1+1>2的效果。同时,也要继续提升服务意识,完善教学设施的建设,做好配套服务工作。

    (新闻中心记者  彭晓慧 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