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巴中:“选人纳贤” 助力脱贫攻坚
新华社成都12月18日电题:四川巴中:“选人纳贤” 助力脱贫攻坚
新华社记者吴晓颖
1年前,巴中市委群工部干部李紫文被派往巴州区鼎山镇秋桂村,担任“第一书记”。不长的时间里,这个建卡贫困村发生了可喜变化:村里修建了一座小型水库,村民办起了农家乐;全村栽植雷竹70亩,成立了雷竹产业协会;建起网络销售平台,把深山里的农副产品销往广阔市场。
实现农村小康,关键在“头羊”。去年以来,巴中市选派1300多名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突出、作风正的年轻干部到贫困乡镇任职。他们以村为家,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路上的“主心骨”。
巴中市地处四川省东北部,是边远山区、革命老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处于秦巴山贫困地区腹地。2015年底,该市有贫困人口31.83万人,居四川省第4位。
如何打赢这场脱贫攻坚仗?巴中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何光平介绍,该市始终坚持在一线锻炼、检验、选拔干部,真正把那些冲锋在前、克难攻坚、敢挑重担的优秀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把脱贫一线作为干部建功立业的主战场和增长才干的主平台。
除了选派优秀干部到贫困乡镇任职(挂职)充实脱贫一线力量外,巴中市还推动295名县级以上领导干部、712个帮扶单位、699个驻村工作组、710名农技人员结对帮扶699个贫困村,5.6万余名机关干部结对帮扶12.8万户贫困户,实现部门帮村、干部包户、结对到户全覆盖。
针对一些基层干部“不愿抓、不会抓、抓不好”脱贫攻坚的问题,巴中市坚持“靶向施训”,采取集中理论学习、外出参观考察等多种办法,分层分类帮助干部提升能力素质。如分别举办乡科级干部、村支部书记、“第一书记”示范培训班;组织干部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进行短期培训;利用“农村夜校”、农村远程教育综合服务平台让每名乡村干部在熟知脱贫攻坚政策的同时,掌握几门农村产业发展实用技术。在锻造干部为民情怀的同时,提升攻坚拔寨的能力素质。
记者了解,在工作中,巴中市政府部门强化双向激励考核问效,出台《巴中市扶贫开发工作考核问责办法》,明确“13类问责情形”和限期整改、约谈、公开检讨、通报批评、调离现职、免职等“6种问责办法”。去年以来,对32名缺乏担当、遇事推诿扯皮、能力不适应岗位要求的乡科级以上干部进行了调离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或给予免职、降职。同时,建立正向激励、容错纠错、人文关怀、考核问责“四大机制”,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
何光平说,干部选对、用准了,群众心服口服,百姓生活有了盼头、奔头。如今,在革命老区、秦巴山区、贫困地区的巴中,越来越多的贫困户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完)
责任编辑:汪昕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