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巴中:全域规划城乡统筹发展

11.05.2015  17:13

        革命老区民众尽享安居乐业

        近日,中国新闻社和四川省政府新闻办联合组织的“行走中国——2015海外华文媒体美丽四川行”大型新闻采访团走进四川巴中,来自美国、意大利、新西兰、加拿大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位海外华文媒体负责人及骨干记者、编辑共同采访考察了巴中,并对巴中城乡统筹发展建言献策。

        巴中地处四川省东北部,是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府,中国第二大苏区,位于成都、重庆、西安“金三角”腹地,是连接成渝、关天经济区的重要门户。

        作为秦巴山区的特殊困难地区,巴中市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全经济社会总体水平较低,尤其是“三农”问题仍然突出,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水平,多数农村青壮劳动力只能外出务工,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比较落后。

        近年来,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秦巴山区扶贫开发,为巴中聚集市场先进生产要素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四川省也出台了《关于加快巴中革命老区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全面推进“两化”互动、实施川东北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战略,为老区发展带来全新机遇。

        巴中市紧紧围绕四川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和“两个跨越”的总体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市委“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重要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以统筹推进“三个聚集”、“六个统筹”、“六大工程”为核心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以“巴山新居”为抓手,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各项重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全域巴中” 规划城乡统筹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红色老区巴中的城乡发展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沿用过去城乡发展规划,致使城市和乡村规划之间缺乏统筹协调,已经不适应巴中市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新形势。

        近年来,巴中市牢固树立“全域巴中”的理念,按照“全域、全程、全覆盖”的要求,协调配合相关部门编制完成了《巴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编制完成了《秦巴山片区区域中心城市(巴中)发展规划》、《川陕革命老区(巴中)发展振兴规划》、《巴中市扶贫开发规划(2011—2020年)》、《巴中市“巴山新居”十年规划(2011年—2020年)》、《巴中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启动了三县的城市总规修编;完成了巴中市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完成了55个镇(重点镇、一般镇)、158个中心村和1108个聚居点规划(含渠江流域灾后重建新村和聚居点规划326个),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依据、指明方向。

        巴中市深入推进“三个聚集”、“六大扶贫工程”,依托资源优势,着力培育现代农业,强化扶贫攻坚产业支撑,农业产业发展实现了突破推进。

        优化功能分区,科学布局一批特色产业区(块带),加快形成北部山区、中部浅山区和南部丘陵区各具特色的经济增长极。北部山区大力发展生态经济,重点发展林下种养业、中药材、森林蔬菜和草食畜牧业;中部浅山区重点发展富硒茶、食用菌和畜禽产业;南部丘陵区重点发展以绿色、生态为特色的优质粮油、蔬菜、水果和水产养殖业。

        以“巴山新居”工程建设和连片扶贫开发为载体,连片发展产业基地和集中养殖小区,形成了连片块状特色产业示范片、示范带和示范基地。

        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山地经济、生态经济、林下经济,打好绿色生态牌,突出以干果、竹木、木本药材、林下养殖和森林旅游为重点的林业产业。

        2014年度,巴中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幅位于全省前列,保持了较快增长,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887元,与去年同比增长10.3%,比全省平均增幅高1.3个百分点,位于全省第4位;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6892元,同比增长12.3%,比全省平均增幅高0.8个百分点,位于全省第3位。

        “巴山新居” 成为中国新农村建设样本

        青瓦白墙、斗拱飞檐的新居掩映在绿树丛中,通村水泥路直通农家小院,花花草草点缀在山野田间。这就是巴中市平昌县元山镇中岭村实施“巴山新居”建设的新变化,在聚居点的小区中心是一个约900平方米的圆形广场,休闲、健身设施齐全,幼儿园、医务室和小区服务中心分列两边。

        在田坝中间的球形智能育苗大棚里,是平昌大巴山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蔬菜基地,棚内有10余人正在培育蔬菜和花苗。现场,海外华文媒体一行在品尝了各种刚摘得新鲜特色果蔬后,纷纷竖起大拇指。

        2011年,按照中共四川省委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要求,中共巴中市委加大农村危旧房、土坯房改造力度,统筹推进“巴山新居”建设。巴中市新村建设和乡村道路建设工程启动,一场以“巴山新居”建设为引领,统筹乡村道路、产业扶贫、教育提高、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六大扶贫工程”的全域脱贫攻坚战打响。

        2011年以来,巴中市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及渠江流域综合治理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机遇,针对地质灾害频发,农村住居条件较差等情况,以构建“市级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中心村和聚居点”四级城镇体系为抓手,坚持以城乡建设规划为主体、产业布局规划为支撑、基础设施规划为纽带、公共服务规划为配套,强化顶层设计、全域规划的理念,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避免建设的盲目性和无序性。

        “这个城市的发展变化巨大,能如此大手笔的规划和设计未来,充分证明了当地政府干事有魄力,为百姓着想,真是不可思议。”海外华文媒体采访团成员在巴中市规划馆内看完《未来巴中》短片后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在“巴山新居”工程实施之初,巴中市政协通过先期调研发现:发展规划体系不完善,配套设施不健全,千村一面的现象十分突出。为此,巴中市政协先后多次组织开展专题视察、调研,形成了《融入巴文化元素,彰显巴山新居特色———关于巴山新居建设中融入巴文化元素的视察报告》、《加强保护型新居建设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等报告,得到巴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意见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采纳和落实。在规划和建设中,巴中市有效避免了边做边改、照搬照抄、大拆大建的现象,较好地传承和展示了地方传统文化。

        巴中市计划用7到10年时间,投入700多亿元改造巴中市30.89万户农村土坯房、5.6万户地质灾害受损房、2.8万户不宜人居的高寒山区住房和2.1万户的夹皮沟住房,建设农村新居,为从根本上改善农村住居条件,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进程。

        目前,在建成的新村中,各县区依据各地特色和优势,因地制宜,有机融入巴文化元素,在吸纳现代文明的同时彰显了地方特色。

        “产村相融” 保障老区百姓脱贫致富

        建起新房子并不等于过上好日子。作为劳务输出大市的巴中,农村“空心化”问题突出。巴中市政协在调研中发现:个别地区新村建起来了,产业或没有及时跟进,或产业定位不科学,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不明晰;有的地方农民聚居后,离田地甚远,耕作不便。为此,巴中市政协就把“产村相融”问题作为履职的重要着力点。

        为了寻求解决办法,近年来,巴中市主动作为,与各县区联动开展了扶贫开发专题调研,形成《关于巴药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等8份调研报告,提出提案50余件,社情民意80多条。

        在各部委大力推动下,巴中市一方面通过乡村特色产业培育、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方式让农民生产不离村,保证地有人种、粮有人打;另一方面通过龙头加工企业落地、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等方式,让农民打工不出市,就地消化富余劳动力。

        三年来,通过政策扶持、内引外联、政协助推,科创药业、温氏牧业、七彩林业等龙头企业纷纷落户巴中,银耳、紫薯、芦笋等32个重点产业化项目相继竣工投产,已建成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40个、“巴食巴适”特色产业基地135万亩、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场)376个。按照国家新公布的扶贫标准,巴中至今仍有100万左右贫困人口,是《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确定的国家今后10年内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打一场扶贫发展的攻坚战,是巴中市政协委员的共识。

        巴中市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不断汇聚推动当地发展的正能量。2013年,巴中市以筹办红军入川80周年纪念活动、全力助推原川陕苏区振兴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光彩事业巴中行暨川商革命老区行”为契机,为当地发展穿针引线、献计献策。

        自2013年起,“巴山新居”正式纳入四川省发展战略规划部署,中共巴中市委出台了《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扶贫攻坚的意见》。巴中市加快建设“巴山新居”,扶贫攻坚步伐进一步加大。去年以来,省市县(区)三级投入已达15.2亿元。

        在四川巴中市平昌县的驷马水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乡村旅游打造让70岁的村民李玉满尝到一点甜头,“种了一辈子地,没想到像现在卖点茶水也能轻松挣钱。

        驷马镇曾孕育了著名画家罗中立的作品《父亲》,此画创作于1980年,原型为驷马镇双城村的邓开选老人。油画中枯黑、干瘦的父亲形象折射出当年双城村人生活的艰辛,也成为那个时代中国农民的象征,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如今的双城村,四通八达的耕作路网将村子连为一体,渠系配套的水利设施浑然一体,连片蔬菜大棚星罗棋布……作为全国连片扶贫开发区之一的四川巴中市,正在实施的以新房舍、新产业、新设施、新风尚为主要内容的“巴山新居”工程已是四川省乃至全国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样本。

        沧海桑田,现代文明辉映着千古神韵。穿行在山水画廊般的巴中大地,不由心随景飞、流连忘返。多条高速公路在脚下延展,大型物流商贸企业扎堆落户,50万农民搬进“巴山新居”,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建立……巴中,正呈现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苗志勇 周迪迪/文)

        除署名图片外,所有图片均由巴中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