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将建“人才特区” 项目最高资助5000万

01.09.2016  14:37
核心提示:8月31日下午,四川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新闻发布会在成都举行。    8月31日下午,四川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新闻发布会在成都举行。


  新闻发布会由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晓骏主持;四川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戴允康、省人才办专职副主任胡振凯、省教育厅副巡视员周雪峰、省科技厅副厅长田云辉、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总队总队长张焰出席本次发布会及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关心的问题。

  全面创新改革是四川“十三五”发展的“一号工程”,四川将如何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为全面创新改革、建设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提供坚实人才支撑?请跟随川报观察(微信号:cbgc2014)去发布会现场看看。
 

 

   四川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主线——服务创新驱动发展

  在发布会上,四川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省人才办主任戴允康介绍,按照中央关于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的决策,根据《四川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等部署,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省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四川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办法》,就新时期以人才服务推动全面创新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和宏观谋划。

  第一项改革是着眼聚天下英才助川发展,实施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引进制度。

  四川省自2009年以来,已通过省“千人计划”引进近600名高端人才和52个顶尖团队。

  制定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办法:

  来川创新创业的紧缺专业人才和高端人才

  根据人选层次发放5万元至200万元的安家补助

  顶尖创新创业团队

  按评级给予200万元至500万元的一次性资助

  具有重大产业化前景的战略发展项目

  可给予最高5000万元的综合资助

  完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

  ✔充分发挥R字签证(人才签证)政策作用

  ✔简化外国人办理居留许可的程序

  ✔开辟申报“人才绿卡”绿色通道

  改进企事业单位人才引进政策:

  特设岗位

  人才专项编制

  直接考核招聘

  实行与国际接轨的薪酬制度

第二项改革是着眼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培育壮大创新型人才队伍

  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以经营型、科技型、成长型企业家为重点

  系统实施培养支持计划,梯次培养开发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

  改革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允许在川高等学校大学生休学创业

第三项改革是着眼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改革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

  研究制定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和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试点,将成果转化收益比例提高到70%

  完善创新人才激励政策

第四项是主要是聚焦流动配置,也就是要着眼促进人才均衡配置,健全人才顺畅流动机制

  一是研究制定吸引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政策措施,出台公务员调任实施办法,开展聘任制公务员试点。

  第二是完善产学研人才双向柔性流动政策,允许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到科技型企业兼职兼薪;允许高校院所设立一定比例流动岗位吸引企业科技人才担任兼职教授或创业导师。

  第三是支持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带项目和成果到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或离岗在川创办领办企业,3年内可保留人事关系。

  第四是依托重点园区建设一批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吸引军工单位和中央驻川单位科技人才从事科技研发或创办领办高新技术企业。

  第五项是人才管理方面,主要是着眼向用人主体放权、给人才松绑,加快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改革。

  下一步,从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一是建立政府人才管理服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推进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三项改革”,构建促进和保障人才发展的法规体系。

  第二是开展“人才特区”建设试点,支持成都高新区、绵阳科技城推广应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

  三是开展事业单位去行政化试点,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扩大用人单位用人自主权。

  四是推进人才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以成德绵为中心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积极培育专业化、国际化的人才中介机构。

  答记者问
 

 

  川报观察记者:

  中央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意见出台以后,全国各地纷纷出台相关人才政策,四川作为西部大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也正在着力构建相关的制度优势。请问,四川省出台的相关政策的创新点在哪儿?

  省委组织部部务委员、人才处处长、省人才办专职副主任胡振凯:
 

 

  今年3月,四川省制定了《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它的创新点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充分发挥R字签证(人才签证)政策作用,畅通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川的绿色通道;

  二是强化人才激励,激活创新工具,主要是指“一个不审批”和“三个不纳入”。“一个不审批”就是赋予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自主权,除事关国防、国家安全、国家利益、重大社会公共利益外,行政主管部门不再审批或备案。“三个不纳入”就是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收益,按不低于70%的比例划归成果完成人及其团队所有,由成果完成人与团队成员协商确定具体分配方案,不纳入绩效工资管理;科研人员在完成教学科研本职任务前提下,面向企业和社会承担科研项目,所获收益由个人及其团队支配,劳动报酬部分计入当年单位工资总额,不作为工资总额基数;国有企事业单位对职务发明完成人、科技成果转化完成人及其团队的奖励,计入当年单位工资总额,不作为工资总额基数。

  三是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实行高校、科研院所、事业单位人才专项编制管理,对组织人事部门统一组团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以及急需紧缺人才,实行直接考核招聘。

  四是出台高层次人才特殊的支持办法,综合应用安家补助、岗位激励和项目平台支持等优惠政策,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最多给予200万的安家补助,给予引进的顶尖创新创业团队最高500万的一次性资助,对顶尖团队中有重大的战略性的发明项目,我们可以集成多方面的支持,最高可以给予5000万的综合资助。下一步我们还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确保落地。

  四川电视台记者:

  四川是全国八个全面创新改革实验区之一,请问四川省将如何为科技人员清障松绑呢?

  省科技厅副厅长田云辉:
 

 

  我们将从三个方面为科技人员清障松绑:第一方面就是推进科研院所分类改革,释放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激情。近期省政府出台了《四川省科研院所改革的总体方案》和《试点推进方案》,我们将按照“深化一批、转化一批、改制一批、新建一批”的思路,在“人才培养、原始创新、协同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积极稳妥推进42家科研院所和30所左右的高校开展创新改革试点,撑大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激励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源头创新,以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第二方面就是完善成果转化分配机制,充分体现科技人员智力创造价值。我们将推动科技成果三权下放,把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全部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益全部留归单位,我们还将推动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让职务成果的完成人和所在单位共享成果权属和收益。

  第三方面就是加快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给科技人员更多自主权。在今年的科技项目指南编制方面,我们主动征集科技人员的建议和意见。在研究方向和路线选择方面,我们支持科技人员自由选择,自主决策。在计划体系方面,我们还在推进构建总体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的科技计划体系,包括专项基金,简化申报审批程序。在经费管理方面,我们正在改革管理办法,放宽使用范围,也就是以前提到的打酱油的钱现在可以打醋,不设劳务费比例限制,推行有利于科研人员创新的经费使用和审计方式。

  华西都市报记者:

  目前我省的技能人才资源现状,最大的缺口和短板是什么?针对当前我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短板,下一步有什么打算?当前我省为建设发展技能人才队伍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省人才办主任戴允康:
 

 

  四川是工业大省、产业大省,工业和产业要有大的发展,除了高层次人才以外,关键是要有成千上万的能工巧匠,四川的产业发展需要量大质优的工匠来支撑。到目前为止,四川的技能人才统计数量是736万,高技能人才86.3万,这个数量不足以支撑我们的工业发展或者制造业的发展,这是一个量的问题。

  第二是结构问题。从目前来看,高层次的高技能人才,能称得上是“工匠”的人才量比较少,而普通技能人才多一点。

  第三是分布问题。现在四川的技能人才是三多三少,发达地区多,欠发达地区少,国有企业多,民营企业少,传统行业多,新兴产业少。这主要是观念问题,大家普遍崇尚学历不崇尚技能。四川现在有80多所技工学校,有100多所培训机构,每年招生都很困难。

  针对这些问题及短板,我们要全面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计划出台四川省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意见。

  第二,我们已经研究出台了四川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年—2020年)。

  第三,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等给予补助,对于外籍高层次技能人才,给予30万的安家补助,每个月给予1000元的岗位激励资金。

  第四,表彰优秀高技能人才,支持企业开展技能人才的自主评价。

  第五,健全技能人才的激励机制。下一步我们准备每年搭建若干技能人才开展技能竞赛平台,让真正的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另外,大力宣传技能人才创新创业典型,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通过技能人才从量到质到结构的全面优化,推动四川工业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