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寻找方言发音人:60岁以上 门牙完整不漏风

20.05.2016  13:51

  四川方言发音人“素描”:

  (1)年龄:60-65岁 男性或女性

  (2)12岁以前没有离开过本地

  (3)未曾在外地常住,能说地道方言

  (4)声音洪亮清晰

  (5)门牙完整不漏风

  (6)家庭语言环境单纯

  (7)本人祖辈三代及配偶均为本地人

  (8)且无在外地一年以上生活经历

  (9)文化程度为小学至高中(中专)

  (四川日报记者 钟振宇 江芸涵)5月19日本网刊发《我省公开征召正宗方言发音人》消息后,一些读者来电咨询了解详细情况。四川日报就相关情况采访了省语委办公室和四川语言资源数据库建设项目专家,解答读者的主要疑问?

  一问:为啥兴师动众?四川方言保护迫在眉睫

  “方言是地方文化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是不可再生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四川丰富的方言,是构成巴蜀文化多元性的重要前提。”省语委办主任苏萍说,我们在鼓励使用普通话这种通用语言同时,也应该记录和保存方言,这是并行不悖的。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方言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保护方言资源迫在眉睫。”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周及徐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成都人。他说,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成都和外界的交往急剧增多,加之广播、电视的普及,以及普通话的推广,成都话语音在20世纪中、前期的那种相对稳定的局面被打破了,比如称呼地板为“地枕”,这种发音只有一些年龄偏大的老成都人才记得了,再如以前念“gaiji”的“阶级”一词,在年轻人中已经逐步演变为和普通话相似。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袁雪梅教授和所在团队曾在省内开展过面向15万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语言使用调查,在成都受访学生中,15%认为使用方言为受到别人讥笑。

  袁雪梅说,在以前,省内一些高校、科研机构,也通过课题等的形式研究和保护四川方言,但并不系统全面,而这次属于国家行为,有条件“兴师动众”撒大网寻觅正宗代言人。

  “方言的保护不仅关乎文化传承,也关系国家安全。”来川进行业务培训指导的原教育部语言司司长、国家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张浩明说,“911”事件发生后,一些西方国家更加注重国外各种语言乃至方言的研究,并在大学开设很多小语种专业。

  “现在保护方言还来得及,否则最后的机会就丧失了。”周吉徐教授认为,60多岁的“老男”出生在建国前后,从小学习形成语言和湖广填四川后数百年的当地方言变化不算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