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气污染“病根”各异 治理需超常努力

11.11.2014  14:54

        四川在线消息 (四川日报记者 刘宇男)“城市空气排名以来,我们压力和动力并存。这次培训的学习成果,我们将用于指导大气污染防治实践,力争取得更好更快的成效。”11月9日,绵阳市环保局长李作虎谈及10月27日至31日举办的全省党政领导干部大气污染防治专题培训班颇有感慨。为了有效“治气”,此次培训首次集中21个市州分管环保的副市长、环保局长及部分县市区的分管领导进行培训,主办方精心安排了7位老师给他们“充电”。

        去年10月底起,省环保厅逐月公布城市空气排名,目前已满1年。经各地积极推进空气质量改善措施,全省城市空气质量有好转。但监测数据显示:城市扬尘、机动车和燃煤污染、秸秆焚烧等仍是影响我省空气质量的重点污染源,对其控制力度,正显著影响着各地空气排名。

        排名一年显动力,空气质量有改善

        “空气质量排名已对各城市,特别是空气污染较重的城市产生了空前压力,形成了治理污染和改善空气质量的比拼态势。

        近日,省环保厅公布21个市(州)政府所在地城市9月空气质量排名,在空气新旧标准“双轨制”下,成都、眉山分列末位。查看一年各地空气排名表发现,“双轨制”下,成都、攀枝花、自贡、泸州、眉山、内江、达州、资阳等城市均垫过底;攀枝花、自贡、南充、泸州、宜宾、广元、康定、马尔康、巴中等城市均摘过冠。排名竞争激烈,变化频繁。

        去年10月,省环保厅首次公布25个省控城市(含都江堰、峨眉山、江油、阆中等4个县级市)9月空气排名,攀枝花由于排名垫底,环保局长向市民道歉,市政府提出出重拳、下猛药,加紧实施综合整治方案,多管齐下提高空气质量。

        据攀枝花市副市长贾德华介绍,去年投资了8000余万元对攀钢6号、新1号烧结机脱硫装置升级改造后,外排二氧化硫浓度达标,脱硫效率稳定在95%以上。2014年,仅攀钢就实施了炼铁4号、新3号高炉出铁场除尘系统优化改造等12个限期治理项目。

        今年1月起,根据国家要求,我省空气排名城市调整为21个市(州)政府所在地城市,其中8个环保重点城市按空气新标准排名,成都出现月月垫底的尴尬局面。省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罗彬认为,排名未前进,不能否定成都积极治气的成效,实际上成都今年空气比去年有改善。1-9月,成都中心城区空气优良天162天,比去年同期增加55天;达标率59%,上升20个百分点;二氧化硫、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下降38.7%、17.7%和16%。

        “虽然PM10浓度较2012年和2013年的平均值有下降,但较2012年同期仍有上升。”成都市副市长刘守成不讳言“治气形势仍严峻”。为治霾,成都设立了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今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用于大气污染治理;大力实施煤改气,市区财政每年安排1500万元专项资金,补贴3万余户燃煤居民,目前二圈层区县建制镇和三圈层县(市)重点镇基本接通管道天然气。

        为推进全市空气排名,绵阳市今年1月起,已对县市区实行空气排名。9月30日,绵阳燃气集团热电厂正式关停,每年将减少上千吨空气污染物排放,对改善城区空气质量有明显作用。

        “空气质量排名已对各城市,特别是空气污染较重的城市产生了空前压力,形成了治理污染和改善空气质量的比拼态势。”省环保厅环境监测处处长甘晓英说。在今年10月的全省空气质量会商会上,攀枝花环境监测站专家陈美芳建议,月排名报告中增列去年同期指标数据,以反映地方政府治气成效。

        记者百度还发现,地方网站和网友也很关注当地空气排名,例如南充新闻网多次转载排名消息,并改标题为《四川公布21市(州)空气质量排名南充相对较差(南充居中)》等。江油去年9月和10月空气排名倒数第三、第二,引起网友热议,市环保局和网管办邀请34名网友参观重点企业污防情况,并召开“网友座谈会”,就大气污染防治与网友互动。

        排名公布及群众监督压力,已促使各地切实加快了治气步伐,并初显成效。今年1-9月,全省空气质量较上年同期有好转,二氧化硫浓度同比降低23.8%,二氧化氮浓度7年来首降,同比降低10.6%,PM10浓度同比降低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