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多管齐下 2020年全面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18.04.2016  12:06

  新华社成都4月14日电(记者 周相吉)在长江上游四川山区,世界级濒危鸟类山鹧鸪被陆续发现;在长江出川口,极度濒危植物疏花水柏枝在今年初也被再次发现……四川通过多年的生态建设,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变。“十三五”期间,四川提出通过生态工程、森林资源培育、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多方面举措,继续“多管齐下”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研究员周立江说,绵延上千里的西南群山,20世纪曾因大规模森林砍伐变为“光头山”,蜀中丘陵山坡、林地一度消失殆尽。“对长江中下游造成巨大安全隐患,当时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形势十分紧迫。

  记者从四川省林业厅了解到,四川最初在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方面,主要是通过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进行。依托这两大工程,四川数百万亩坡耕地变为山林,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36%。林业专家表示,四川目前已经基本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四川提出,到2020年四川要全面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这意味着要进一步“多管齐下”,扫清四川各地的生态治理瓶颈区。周立江表示,在四川金沙江流域、川西高原及乌蒙山区,生态建设仍面临干热干旱河谷造林难、草地退化、石漠化等“硬骨头”。

  记者日前在攀枝花、宜宾等部分农村石漠化地区发现,这些地方正在发生改变。在攀枝花市福田镇,万亩石漠化坡地在该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及当地干部群众的努力下,长出了郁郁葱葱的芒果树。在宜宾市筠连县春风村,乱石丛生的坡地已被李子树遮蔽,该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村旅游胜地。四川省林业厅厅长尧斯丹表示,四川通过资金、科技投入和政策倾斜,已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400多万亩;每年流入长江的泥沙量减少3亿多吨,较1998年以前减少了近六成。

  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四川提出营林造林600万亩,增加森林面积160万亩。从今年开始,四川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针对沙化、石漠化、干旱半干旱等地区加大生态治理和修复力度,大力推进森林城市、森林城镇和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建设。计划用5年时间,实现全四川地绿山清、应绿尽绿。

  据悉,四川将进一步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开展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行动,建设救护繁育中心和基因库,建设大熊猫等珍稀物种、特殊生态类型国家公园,建设提升林业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