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中的四川㊽声音|全国人大代表于会文:创新应对重污染天气 确保出手见效

14.03.2018  03:31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环保厅厅长于会文接受新华网采访。新华网曹鹏摄

  新华网北京3月13日电(唐羽、吴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五年来,四川全域生态环境状况持续好转。尤其是2017年,“蓝天保卫战”首战告捷,四川省实现“蓝天数多于上年、持续雾霾天数少于上年、持续污染时间短于上年”的目标和承诺。

  想要获得更多的蓝天,四川应该怎么干?如何确保环保督察案件整改有力度、不反弹?环保人要怎样“自我修炼”?针对这些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环保厅厅长于会文给出了明确回答。

   大气治理:

  “让‘成都蓝’更多,让‘四川蓝’常在

  2017年,四川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了近年来最好水平,蓝天保卫战首战告捷:全省PM10和PM2.5同比下降,优良天数率同比上升,特别是成都平原大气质量改善明显。人民群众普遍有感受、点赞多,“四川蓝”“成都蓝”“千秋雪”频繁刷屏。

  “实话讲,不到2017年最后一天,我们悬着的心都放不下来。”谈到去年的大气治理,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环保厅厅长于会文坦诚地说。

  成都平原地处盆地底部、是典型的静风区、逆温频发,污染物一旦累积就很难扩散。面对这样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大气污染治理如何应对?于会文笑着说,“老天爷不给力,人就要更努力。

  去年,四川把成都平原大气质量改善作为全省环保“一号工程”,下了大力气、用了真功夫。首先是解决了“谁来干”的问题,层层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打通了大气治理“最后一公里”。再就是解决了“怎么干”的问题,全省各级环保部门起到了“参谋部”作用,组建了国家级专家顾问团,把脉问诊,精准发力。

  “最重要的是,我们还成功探索了重污染天气应对的管用招法,解决了‘创新干’的问题。”于会文介绍,针对成都平原逆温频发、易形成污染累积的特点,四川将重心放在“治未病”上,总结起来就是“三个吃药”:防止污染物累积,在重污染天气来临前“提前预警吃药”;强化区域内联防联控,“全体吃药”;依法依规降低应急预案启动门槛,“加大剂量吃药”。

  “成都平原的大气治理仍然任重道远,还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于会文补充道,现阶段我们基于解决人民群众的迫切诉求而着手采取的一系列具有现实针对性、紧迫性的治理措施,已初见成效;但是另一方面,大气治理的治本之策,着眼长远谋划的结构性调整、系统性治理还在路上,还有大量的难关要攻克,越到后面越是硬骨头,都是大仗、苦仗和硬仗。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把成都平原大气治理作为全省环保‘一号工程’,一天一天保,一微克一微克抠,一座城一座城守,让‘成都蓝’更多,让‘四川蓝’常在。”于会文表示。

   环保督察问题整改:

  “照单全收、绝不遮掩、坚决整改

  谈及刚刚过去的2017年,环保督察,是绕不过去的关键词。在全国率先完成省级环保督察“全覆盖”后,四川接受了中央环保督察的“全面体检”。环保督察是不是“一阵风”?督察反馈问题进展如何?成为现在人民群众最为关切的问题。

  “环保督察绝不会是一阵风。我们已确定2018年为全省环境问题整改年,对于中央督察组反馈的问题,我们照单全收、绝不遮掩、坚决整改。”于会文说,督察意见反馈后,四川立即着手制定整改方案,对5个方面89个问题逐一明确了牵头单位、责任部门、具体措施等,目前方案已上报国务院。

  于会文信心满满地表示,“对短期内能够整改的,已经立即组织整改,限期销号;对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彻底整改的,已经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整改措施和责任单位,倒排工期,按期量进度扎实推进整改。

  另外,于会文透露,四川已在全国率先制定了详细的整改销号办法,明确了整改销号责任单位、基本原则、认定标准和销号流程等方面要求,增强整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整改要有速度,更要有质量。制定这个销号办法就是为了严把整改销号关,杜绝不讲标准、不求质量、随意销号,确保经得起国家和历史的检验。”于会文坚定地说道。

   奋斗不息:

  “用环保人的辛苦指数换取百姓的幸福指数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于会文表示,这意味着今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会更大、措施会更严、任务更艰巨。

  “面临环境治理改善这么艰巨的任务,承载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这么高的期待,环保人不可能再按部就班工作,我们必须超常规前进,把责任扛在肩上、握在手上。”于会文说。

  去年以来,全省环保系统的每一位环保人都付出很多。“开展环境治理,我们是‘一小时一小时’地争取,‘一微克一微克’”地压;加班加点是常态,我经常凌晨1点加完班出来,抬头一望,楼上还有很多办公室亮着灯,心里十分感动。”于会文表示,“我们就是要用环保人的‘辛苦指数’换取百姓的‘幸福指数’。现在我们凝聚了前所未有的共识,全社会与我们一道同频共振,相信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四川,定为期不远。

责任编辑:张维 分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