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坚定以全面创新改革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加快实现质量、效率、动力变革
近日,由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研制的“华龙一号”核能汽轮发电机定子发运出厂,运抵福建福清核电站。“华龙一号”核能汽轮发电机是国内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能汽轮发电机。图为东方电机发电机分厂职工在对6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定子进行打槽楔工序。(记者 雷倢 摄)(资料图片)
“出发!”1月25日上午10点半,四川德阳。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重型二分厂,伴随着公司负责人一声令下,装载着“华龙一号”首台汽轮机组——福清5号机首个低压模块的重型卡车缓缓启动。目的地,是几千公里外的福建福清。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旅程,它是新时代四川全面创新改革全新征程的一个缩影。作为我国自主研发、国际领先的全球核能发电工程,按计划,工程将在明年正式并网发电,届时,装配着“四川芯”的“华龙号”将激荡出万钧之力。
来自四川,面向全国。不只是“华龙号”,还有歼-20、“北斗”、8万吨大型模锻压机、大容量超临界锅炉……近年来,在全国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中,随处可见四川创造的身影。一个个源自四川的新突破,成为支撑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
新突破践行新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四川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落实创新发展理念,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改革在四川落实落地。
新突破对标新目标。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四川坚定以全面创新改革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现代经济体系,加快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新突破激荡新动力。伴随着全面创新改革的深入推进,科技进步对四川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升,创新逐步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仅为当地产生巨大的推动,也为全国贡献了力量。
刚刚闭幕的省两会强调: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为全省发展闯出一条创新之路。而前不久召开的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全面创新改革被置于“四项重点工程”之首,作为引领四川未来发展的“一号工程”。
继往开来,前赴后继。全面创新改革,将全新出发。
第一动力+一号工程
全面创新改革的“四川高度”
几天前,一个名为“真三维空间地理信息智慧云平台”的项目获得了四川军民融合基金1.2亿元的投资。
四川军民融合基金是全国首只省级军民融合基金,“真三维空间地理信息智慧云平台”是四川确定的首批军民融合重大创新工程之一。
从首只基金成立到首个项目签约,过程只有短短几个月。四川推进全面创新改革的脚步走得格外急且矫健。
走得急,源自嘱托重。时间回到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急起直追,抓住世界科技革命历史机遇,针对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目标、战略、短板选准课题,形成更具激励性的制度环境。
如何急?当天下午,四川代表团在驻地举行全体会议,专题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会议强调,要及时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把总书记的关怀厚爱和殷切希望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努力把四川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如何追?全国两会刚刚闭幕,长虹集团就出台“2017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推进表”。对照推进表,公司负责人连夜召集军工板块领导班子开会,瞄准一个又一个军民融合新目标,一桩一桩抓落实。
走得急,源自站位高。2015年8月,四川被确定为全国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之一。同年10月,四川高规格成立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督促落实。
同年11月,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随后将全面创新改革定为引领发展的“一号工程”;去年12月初,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明确提出“四项重点工程”,将其作为奠基四川省长远发展大格局、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抓手。全面创新改革被置于“四项重点工程”之首,作为引领未来发展的“一号工程”。
从引领发展到引领未来发展,一词之变,站位更高。
走得急,源于意义大。当前四川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全面创新改革,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则是破解创新驱动发展瓶颈制约的关键。它将极大释放四川科技创新潜力,为转型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走得急,见于步子快。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时间紧任务重。四川省委强调,要充分发挥创新“牵一发动全身”的引领带动作用,努力实现“三年试验突破、五年基本转型”,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
三年来,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五次会议和若干次专题会议专题谋划,截至去年底,已经研究出台了《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施方案》等9个指导性文件和100多个配套政策文件,走在全国前列。
走得急,见于行动早。新年伊始,战鼓急切。刚刚闭幕的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明确,四川今年要全力争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启动实施45个投资上亿元的项目。
就在几天前,好消息传来:四川获批国内首个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这是党的十九大之后,四川在全面创新改革领域的又一重要举措。
据测算,仅这一项改革,就将带动基础设施建设、飞行器制造等多个行业的大发展。今后五年每年通航产业的(经济)规模可望达到1500亿元。
闻风而动,各通航企业现在已经开始制订发展蓝图,增加飞机,开展飞行员培训。
先行先试+全面推进
全面创新改革的“四川雁阵”
这是一个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逆袭”的故事。
1月18日晚,总部位于攀枝花市的攀钢钒钛发布了2017年业绩预告,全年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超80亿元。
历经多年亏损后,公司通过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培育出全新的增长点,同时正式跨入国家军工科研生产准入体系,一举扭转了长期亏损的局面。
几天后,省两会上,广元代表团建议将广元纳入成德绵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带,推动成都—广元—西安军民融合产业带建设。
“当主人,不当看客”。一南一北,两地的共同选择,折射四川心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后一个时期军民融合发展,总的是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
按照中央要求,四川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将依托成都、德阳、绵阳3个地区开展先行先试。
践行总书记指示精神,构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四川自加压力,将试验范围拓展到天府新区和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其余各市州亦积极对接成德绵先行先试的经验和做法,主动参与,由此形成“3+2+N”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布局。
“全面创新改革没有前后方。”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认为,成德绵工业经济基础好,区位优势较突出,推行全面创新改革效益最好。但四川是一个整体,全面创新改革不能落下一个地区,“只要支持得当,哪里都能迸发出将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蓬勃力量。”
1月8日,位于绵阳市的四川军民融合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正在为企业提供服务。通过平台,军民融合企业能快捷地享受查询设备信息、在线检测预约、线下专业检测等一条龙服务。(记者 何海 洋摄)
以成德绵为依托,重点推进加全省参与,由此形成以成德绵为“头雁”,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和天府新区紧跟,其余市州全员跟上的“空间雁阵”。
从领域布局看,四川全面创新改革统筹了军民融合的“点”与全面创新的“面”。
根据中央部署,军民融合是四川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最鲜明的任务。这方面四川已不止一次走在全国最前列:在全国率先建立省级军民融合发展领导机构、在全国率先成立省级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联盟、在全国率先与12家央属军工集团和中物院全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打破挡在军工和民企之间的“壁垒”,四川正加速军民深度融合。
军民融合是重点,却非全部。四川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的“30条先行先试举措”中,有15项围绕科技人员激励、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军民融合主题展开;2016年9月,四川省发布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9张清单”,亦涵盖了科技人员激励、知识产权保护等多个领域。
“中央有重点,四川无‘死角’。”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前方”与“后方”全体动员,“点”与“面”无缝衔接,四川在顶层设计上构建起多层面、全方位的“四川雁阵”,集聚所有创新力量、涵盖各个创新方向,共同推动全面创新改革在4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整体推进。
核心突破+协同保障
全面创新改革的“四川路径”
按照中央部署,军民融合是四川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最鲜明的任务。
2017年初,四川成立了军民融合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100多家军工院所、企业和服务平台的3000多台“闲置”的特色仪器,被盘活了。
绵阳市赛思新能源有限公司就是受益者之一。公司在产品研发过程中,需要做电磁兼容检测,自己买检测设备需要上百万元,拿不出。通过仪器设备共享,企业的检测成本节约了6成以上。
还有“意外”收获。在仪器共享过程中,赛思结识了很多军工企业,达成了意向性合作协议。
炉边烧火膛内热。通过仪器设备共享这个“边门”,人流、物流、信息流实现了交融互动,催生了更多意外财富,这正是地方政府推进军民融合最期待的状态:从外围切入,不断带动核心。
共享平台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科研人员中掀起创新改革的热潮。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仪器协作网负责人黄姝珂说,通过共享的方式,不仅将仪器使用次数上升到每年几十次甚至上百次,还能让大院内的研究人员更多关注市场和需求,军民融合的观念不断深入。
深入推进,四川主动作为还有很多:搭载体——从2016年开始,全省启动十大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大型低速风洞、转化医学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创建国家科学中心奠定基础。作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重要载体,第四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首次设立军民融合馆。连续两年举办军民融合专题推进会,签约军民融合重大项目200余个,协议投资1600亿元。
强保障——设立全国首个军民融合产业基金、全国首个军民融合科技支行、全国首家军民融合保险支公司……截至去年底,已经建成科技支行7家、科技特色支行16家,金融机构对科技企业贷款逼近千亿元。其中德阳设立4亿元专项基金,对在当地创新创业的团队给予最高2000万元的补贴……
给支撑——以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为主攻方向,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四川省先后四次赴北美、欧洲等地招才引智,双创基金募集规模达到40亿元,建成众创空间等各类孵化器700多家。
中心也在抓紧突破。从一开始,四川就紧紧扭住体制机制,从制约发展最关键的问题抓起。
2015年11月,《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出台,四川开创性提出综合改革、军民融合发展改革试点等“9张清单”,逐一明确主体责任、进度要求,实行挂图作战。
为解决中央在川单位深入参与改革试验的权限不够、动力不足等问题,日前,国家有关部委下发通知,推动中央在川单位深度参与四川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对照国务院授权的30项先行先试改革举措和中央“4张清单”,四川随后系统梳理需中央单位支持、配合和参与的具体事项,深入研究重点工作安排及举措建议。
2016年,四川省在全国率先成立省军民融合发展推进领导小组,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并编制完成《四川省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四川省“十三五”军民融合发展规划》,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从最核心的问题入手,推进全面创新改革。
不仅如此,在科技体制创新改革、知识产权管理等领域,四川也在大胆推进。其中,率先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推动国家启动《专利法》第六条修订工作,科技工作者创造热情高涨、在全国率先探索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改体制、搭载体、强保障、给支撑……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四川打出一套“组合拳”。
自身动力+全国红利
全面创新改革的“四川探索”
“营收再创新高!”刚刚过去的一年,成都嘉州新型防水材料公司收获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而几年前,这家企业当前的拳头产品“隧道及地下工程喷膜防水材料”,还只是西南交大土木工程学院杨其新教授团队抽屉里的一叠技术资料。
从沉睡的资料变成年销售几千万元的企业,转折点来源于西南交大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截至去年底,全校已经完成近200项职务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分割确权,10多家高科技创业公司成立。
没有的,有了!“雪中送炭!”2017年,当52岁的资阳市贵均卫生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吕贵均拿到200万元贷款时,打开了紧锁的眉头。
之前,该公司由于缺抵押物拿不到贷款,公司经营一度陷入绝境。
最终,打开吕贵均紧锁眉头的“钥匙”,是当地之前不久推出的一项名为“以票促贷”的改革探索:企业将发票作为新的抵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通过这项改革,吕贵均的企业成功摆脱困境。
将死的,活了!同样是在去年,四川省科学城江泰电子有限公司与四川长虹签订了一批小扬声器订单,急需找到资金用于再生产。
紧要关头,公司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进入长虹的供应商管理系统并提交了融资申请。长虹核心企业的财务人员对申请进行了确认,并发送给“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平台将信息发送给银行。
由于有长虹的增信,银行通过了这笔融资申请,这家小微企业在成长的关键时刻得到了帮助。
弱小的,大了!多了,活了,大了,千千万万个案例的背后,全面创新改革正演变成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去年,四川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超过50%,新项目新企业新产业等新动能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50%。
两个“超50%”,是四川持续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成果。“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动能更足,增强了四川经济的活力。”省统计局总经济师熊建中表示。
新动能聚集。2017年,四川高精尖行业增加值“跑”出高增速。其中,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1.5%,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业增长75.1%。
新产品产能加快释放。2017年,四川光伏电池、城市轨道车辆、移动通信基站设备等增长均在60%以上,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器、新能源汽车分别增长57.9%、46.8%和31.6%。
新业态蓬勃发展。“1919”成为全国最大的酒类流通O2O电商平台,全国体验店达1031家;中药材天地网全国连锁信息站点超过千家;红旗超市、长虹、新希望、吉峰农机等通过线上与线下共振发力,发展模式不断转型升级。
变化不囿于四川。立足全国看,四川探索亦为全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做出了积极贡献——
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国地税联合办税、应收账款融资、盈创动力模式、知识产权案件快审机制等取得突出成效;
集群企业住所托管的集群注册模式、专利权质押融资新模式等举措推动相关领域工作成效跻身全国前列;
军民融合改革通过进一步扩大试点、出台全省性文件等,将经验成果进一步扩散和落地;
支持创新创造的3条税收政策成效初显,享受优惠政策的科技型企业和科技人员数量持续增长……
2017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指出要在全国范围推广军民大型国防科研仪器设备整合共享、以股权为纽带的军民两用技术联盟创新合作、民口企业配套核心军品的认定和准入标准3项创新举措。这3项举措均由四川探索并向国家推荐。
同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推广全面创新改革试验13条经验,其中有8条来自四川探索。四川探索的经验迅速在全国推广,转化为全国全面创新改革的宝贵财富。
更大的蓝图正在展开。2018年是四川完成国家赋予的全面创新改革任务的决胜之年,四川将研究制定全面创新改革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拓展深化全面创新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科技与经济、科技与金融结合取得重大成效;着力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产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创新竞争力。
新征程,旌旗在望。四川推进“一号工程”,快马加鞭不下鞍!(记者 梁现瑞 熊筱伟 曾小清 李欣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