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四箭齐发”积极融入“一带一路”

15.05.2015  12:53


截至2015年5月2日,成都机场国际航线已达82条,为四川融入“一带一路”提供了便利条件。


联手成都武汉,泸州港以公铁水多式联运为载体,打造四川融入“一带一路”物流通道。


长虹集团在捷克建设面向欧洲的家电生产基地。


西博会上,中法模特共同演绎时尚服装。


资料来源:四川省商务厅

  清晨,在成都的宽窄巷子喝茶;傍晚,在莫斯科红场边的酒吧里举杯——这样的场景在过去或许是个梦,但在今天却已成为现实。

  5月2日,一架空客飞机从成都双流机场起飞,前往莫斯科。作为西南首条直飞莫斯科的航线,航班将四川与欧洲间的时间距离刷新为8小时25分。

  这是成都直飞欧洲的第四条航线。在此之前,成都已分别开通直飞阿姆斯特丹、伦敦、法兰克福的航线。越来越多的国际航线,正像一条条看不见的空中丝绸之路,将四川与欧洲更加紧密地“黏合”在一起。

  不仅在交通运输的互联互通上着力。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后,四川省委、省政府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精准切入,既提升硬件“联通”,也创新软件“契合”,既积极“引进来”壮大,又勇敢“走出去”分享,既建设载体“吸纳”,又发展产业“推动”,打出一套具有四川特色的“组合拳”。

   立体交通+互联互通:提升四川融入“一带一路”的粘合力

  “打通龙门山,畅通成兰线”——5月,成兰铁路5标段安县高川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1000多名建设者正为打通柿子园隧道昼夜奋战。

  成兰铁路全长450多公里,建成后,将与兰新铁路相连,一直通达中亚和欧洲。它的建成通车,将把四川和“一带一路”紧紧黏合在一起。

  四川处于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是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通走廊,内陆开放的前沿阵地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依托。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指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既是四川服务国家战略的应尽之责,也是自身发展、转型升级的强力支撑和重大机遇。深刻领会“一带一路”战略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四川找准定位、精准对接,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把各项工作扎扎实实向前推进。

  交通通道和开放口岸建设,是四川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抓手。一场以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加快出省出国出海和省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攻坚战正全面打响。

  向西,以成兰铁路和兰渝铁路为代表,通往中亚和巴基斯坦经济走廊的便捷通道正在形成。

  向北,西成客专快速推进,成都—西安—环渤海地区的铁路和公路通道将更加畅通,未来提升连接欧亚大陆桥的运输大通道,对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深化与俄罗斯等国的合作。

  向南,成贵铁路和成昆线扩能改造工程全面动工,为未来打开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运输通道和西南出海大通道,积极融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和中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深化与东南亚和南亚的合作,提供先决条件。

  向东,随着长江重庆至泸州段航道升级改造,长江黄金水道将更加畅通。

  空中,成都至莫斯科航线开通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国际航线增为82条,四川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今年年内成都新机场有望开工建设,一个“空中丝绸之路”的核心枢纽将脱颖而出。

   大平台+先行区:提升四川融入“一带一路”的承载力

  4月24日下午,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秦皇寺中央商务区,气氛热烈。德国北威州中心项目启动仪式在这里举行。

  北威州中心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人民币,未来将建成德国企业在中国西部的总部中心,成为北威州企业赴川投资的“灯塔”。

  同一天,同样是在天府新区,新川创新科技园传来消息:园区今年一季度的土地调规和报征已全面完成,包括新加坡丰隆集团在内的多家企业将在今年内破土动工。

  在“一带一路”这一重大历史机遇面前,四川如何承接?四川省省长魏宏表示,四川有众多国家级的开发区、高新区和内陆开放合作平台,有上乘的商务环境,可借“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来提高开放水平,深化与有关国家的经贸合作。

  近年来,四川就川法生态科技园、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园、中法成都生态园、中韩产业园、中国遂宁·东盟国际产业园等项目与相关国家达成了合作协议,一批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国家产业合作园区和创新示范城,正成为四川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和融入“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

  2014年10月,四川天府新区正式升级为国家级新区。同月,绵阳科技城成为继上海张江、武汉东湖、广东深圳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安徽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之后,全国第五个比照执行中关村政策的先行先试地区。

  两大国家级平台共同发力,为四川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更好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走出去+引进来:提升四川融入“一带一路”的互动力

  “跟高铁走出去!”2014年,攀钢集团生产的重轨较往年增长5万吨,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唐历已为这些产品找到新出路。今年开始,他们将加速在海外布局重轨生产基地。

  融入“一带一路”,分享全球机会——这不仅是攀钢的个体选择,也是四川企业的共识。有关机构预测,未来十年,“一带一路”仅建设投资总额有可能会突破1.6万亿美元。

  面对巨大的市场机遇,四川该如何分享?四川给出答案:今年将扎实推进“一带一路‘251’三年行动计划”,即在“一带一路”沿线中,筛选20个我省具有较大产业和贸易比较优势的国家,实施重点开拓、深度开拓;在20个重点国家中,优选50个“双向”投资重大项目,实施重点跟踪、强力促进;在全省现有近1万家外经贸企业中,精选100家与“一带一路”沿线有较好贸易投资基础的重点企业,实施重点引导、形成示范。

  2014年,四川省委、省政府筛选确定了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作为重点,集中力量加快推进。这些领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都有很大的合作空间。今后,四川将积极推动产业、企业、产品、技术、标准等“走出去”和“引进来”。

  临空临港产业是融入全球经济的战略支点。四川省明确,要依托双流机场和成都新机场等空港枢纽资源,大力发展航空枢纽服务、高科技制造、总部经济、会展等临空产业。

  文化旅游是促进不同国家之间合作的良好载体。2014年,四川入境旅游人数达到240万人次,同比增长14.6%。未来,四川将开展丝绸之路旅游的全球营销,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及周边省(市)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点的国际国内精品旅游线路和产品,密切区域之间的人文交流。

   制度创新+环境优化:提升四川融入“一带一路”的竞争力

  5月7日,四川省正式出台《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四川省2015年本)》。新核准目录共包括核准事项12大类43小类,同比去年大幅减少两成以上。

  这是四川省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的全新动作。

  如何增强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力,提升融入“一带一路”的实效?四川的答案是,关键看制度创新。

  开放也是改革。2014年6月,四川团赴上海考察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规划建设情况。短短两个月后,四川在全国率先出台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的方案,明确成都市部分区域将从四个方面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同一时间,成都海关将上海自贸试验区推出14项可复制、可推广的监管服务政策中的8项政策移植到四川。

  今年1月,四川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全省,明确将全面复制或借鉴35项上海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逐步构建与四川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体制、新模式。

  给企业松绑,让市场发力。2014年,四川省一方面启动工商登记注册制度改革,另一方面,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年末,省级保留审批事项精简为28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精简程度达80%。

  创新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投融资机制,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通过补助创业投资和银行信贷领域的800多个项目,吸引社会资本120多亿元。

  2014年全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超过50万户,同比增长11%,增速创近年来新高。不断改善的投资环境,不仅催生出大量的市场主体,而且也提升了四川在“一带一路”沿线甚至是全球资本市场的竞争力。

  4月,“2015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活动两天时间,423家境内外知名企业和知名商协会签下投资额3000万元以上的投资类合同项目842个,总投资额突破6000亿元。 (撰文 梁现瑞 赵若言 曾小清 李欣忆 图片由“视觉四川”提供)

  《人民日报》(2015年05月15日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