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29个"小鲜肉"入围"青年千人计划" 最小博士仅29岁

27.02.2015  10:51

    昨日,“88年的‘海归’陆盈盈被浙大聘为教授、博导”的消息在网络疯传,随后学校发出更正,称只是聘用其为特聘研究员。另一个的关注焦点则是她成为第十一批“青年千人计划”里最年轻的学者。记者获悉,来自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29名四川博士也同时入围,其中四川大学的钮大文与余达刚仅比陆盈盈大两岁。

     入围的四川博士 最小29岁

    据报道,陆盈盈入围了第十一批“千人计划”青年人才名单,成为其中最年轻的学者。2月10日,第十一批“千人计划”青年人才名单公示,共有667人通过评审。记者梳理名单发现,其中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29名青年博士也同样入围,此前他们都在美国、英国、荷兰、新加坡等科研机构、高校任职。在这份榜单中,80后占据了一半,总共有15个,而剩下的70后则有14个。其中年龄最大的是1974年出生的闫海洋,年纪最小的是1986年出生的钮大文和余达刚。

    据悉“青年千人计划”计划分5年引进2000名左右优秀境外青年人才。其申报对象,主要面向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领域,年龄不超过40周岁;在境外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学位,并有3年以上的境外科研工作经历;申报时在境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或知名企业研发机构有正式教学或科研职位;为所从事科研领域同龄人中的拔尖人才,有成为该领域学术或技术带头人的发展潜力。对博士在读期间已取得突出研究成果的应届毕业生,或其他有突出成绩的,可以破格引进。

    四川最年轻教授 时年仅27岁

    西南政法大学施鹏鹏:他于2009年被学校任职教授职务。29岁成法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掌握5门外语,拿到国内外两所名校的博士学位。

    电子科技大学周涛:2010年,年仅27岁的他被评为电子科技大学特聘教授,成为四川最年轻的教授。大三时在《美国物理评论》、《美国科学院刊》等世界核心期刊发表40多篇论文,其部分论文在国外引用率排名前10。

    中南大学刘路:2010年,大三学生的他破解了国际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震惊国际数学逻辑界。两年后,被破格聘任为正教授级研究员。

    入选“青年千人计划

    四川大学人数最多

    (入选学者专业主要是医学、物理学、生物学、计算机、化工、数学统计等理工类方向。)

    四川大学16人

    电子科技大学7人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4人

    西南交通大学2人

    不看不知道 看了吓一跳

    这些学霸级博士 80后占了一半!都是“小鲜肉” 差距咋就那么大?

    姓名 性别 出生日 学校 入选前任职机构 学科分组

    李志强 男 1980年 四川大学 美国国家强磁场实验室 数理科学

    程伟 男 1978年 四川大学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生命科学

    周小明 男 1980年 四川大学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生命科学

    李中瀚 男 1982年 四川大学 美国辉瑞制药 生命科学

    谢丹 男 1981年 四川大学 美国斯坦福大学 生命科学

    陈崇 男 1977年 四川大学 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 生命科学

    胡洪波 男 1976年 四川大学 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 生命科学

    雷鹏 男 1984年 四川大学 澳大利亚Florey神经生物学与精神健康研究所 生命科学

    钱斌治 男 1977年 四川大学 英国英国爱丁堡癌症研究中心 生命科学

    石虎兵 男 1977年 四川大学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生命科学

    王兆 男 1976年 四川大学 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西南医学中心 生命科学

    赵瑚 男 1975年 四川大学 美国南加州大学牙学院颅颌面生物学研究中心 生命科学

    周晖皓 男 1980年 四川大学 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 生命科学

    钮大文 男 1986年 四川大学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化学

    余达刚 男 1986年 四川大学 德国明斯特大学 化学

    戴伦治 男 1981年 四川大学 美国芝加哥大学 化学

    Benjamin BECKER 男 1978年 电子科技大学 德国波恩大学精神医学院 医学

    陈建文 男 1980年 电子科技大学 美国哈佛大学人眼视觉研究中心 信息科学

    罗讯 男 1982年 电子科技大学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信息科学

    畅航 男 1981年 电子科技大学 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信息科学

    孔婀芳 女 1977年 电子科技大学 英国肯特大学数学统计与精算学院 数理科学

    韩芸耘 女 1981年 电子科技大学 瑞士巴塞尔大学 生命科学

    李康 男 1976年 电子科技大学 美国罗格斯大学 工程与材料科学

    邵理阳 男 1979年 西南交通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 信息科学

    陈龙泉 男 1985年 西南交通大学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数理科学

    闫海洋 男 1974年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能量与物质探测中心 数理科学

    胡双林 男 1982年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 化学

    耿东升 男 1978年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材料与工程研究院 工程与材料科学

    张庆华 男 1979年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美国爱达荷大学 工程与材料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