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启动培育企业创新主体专项改革

10.07.2014  11:15
核心提示:近日,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邵平桢就我省《培育企业创新主体专项改革方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自主创新这一步必须走,否则永远只能重复人家走过的路。现在有了《方案》的支持,对企业自主创新是一个推动,使企业成为创新投入、创新组织、研发活动和成果应用的主体。“要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这样表达了他对企业自主创新的鲜明观点。         “中国不缺企业,但缺苹果公司!中国不缺企业家,但缺乔布斯!”7月8日,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邵平桢就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培育企业创新主体专项改革方案》 (以下简称《方案》)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表达了他对企业自主创新的鲜明观点。

方案》)提出,全省重大科技项目的70%由企业牵头;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达65%以上;到2017年,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0家,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家,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总数达到100家。

上市川企掀自主创新热潮

东材科技(601208,股吧)、海特高新、华神集团等上市川企已掀起创新高潮,其中,华神集团于6月30日 与 德 国 Di-apharm公司签订“三七通舒胶囊欧盟注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有关人士说,公司是从事新材料研发、生产的企业,对科技投入比较重视,目前采取的方式是与有关的科研院所合作。“《方案》鼓励大企业购买科技创新成果,吸纳科技创新成果入股,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企业高水平研发机构等,使企业有了多种选择。”

谈及企业自主创新问题,这位人士说,在公司于2013年11月实施的股权激励方案中,就包括了技术人员,在满足行权条件的情况下,激励对象可在相应的行权期间内以6.42元/股的价格购买1股公司股票。激励计划的有效期为自股票期权授予日起63个月,授予的股票期权计划分四期行权。“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将激发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对公司的发展将产生正向作用。”

四川海特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目前的主营业务涉及航空新技术研发与制造、航空维修、航空培训、航空金融服务等,因此,技术创新是个公司发展的核心推动力。该公司2013年度报告称,目前某型航空动力(600893,股吧)控制系统项目实现批量化生产,储备研发与制造项目按研制节点有序推进,某型直升机绞车项目已进入后期的研发阶段;某型直升机氧气系统项目已经立项进入研发测试阶段。“修飞机可是件技术活,公司在航空维修业务升级方面也进行战略布局,目前各项目正在积极进展之中。”公司方面表示,公司还对工装夹具进行设计加工,完成了气源站、丝杆测试设备的改造工作。

四川华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更是走在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前面,且已初见成效,6月30日,华神集团与德国Diapharm公司签订“三七通舒胶囊欧盟注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德国Diapharm公司将帮助华神集团开展三七通舒胶囊国际化(欧盟注册)的相关工作。“公司主要品种“三七通舒胶囊”在2013年的收入已超过2亿,预计未来或将其做成10亿级别的大品种。”公司有关人士表示。

科技创新有得天独厚优势

方案》使企业成为创新投入、创新组织、研发活动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四川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科研院所在国内仅次于北京、上海等少数几个地区。

“中国不缺企业,但缺苹果公司!中国不缺企业家,但缺乔布斯!”邵平桢说,企业自主创新这一步必须走,否则,永远只能重复人家走过的路。现在有了《方案》的支持,对企业自主创新是一个推动,使企业成为创新投入、创新组织、研发活动和成果应用的主体。“要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否则,转型升级就是一句空话。”

在邵平桢看来,四川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这里高校林立,科研院所众多,四川的科研综合实力在国内仅次于北京、上海等少数几个地区而排名第五位,在西部地区更是位居第一。《方案》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企业创新主体有具体的量化指标:到2017年时,创新型企业超过1500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数量居西部第一位。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00家,建成1000个主要依靠科技创新获取高额利润的“小巨人”企业。企业转化科技成果项目1500项,带动实现产值1.2万亿元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提高到1.5%,行业领军企业力争达到国际同类先进企业水平。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达60%以上。企业研发机构总数超过2000家,大型骨干企业、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建设比例达90%以上。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0家、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家,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总数达到100家。企业专利申请年均增长20%,发明专利申请增长18%,企业专利申请占全省申请比例提高到50%以上。突破重大关键技术100项以上,成功开发300个战略性新兴产品。

从实际出发选择实现路径

海特高新于2013年3月以非公开发行股票方式募集资金3.99亿元,并于同年8月向参股子公司四川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增资2647万元。

四川省新能源产业促进会会长刘锦超说,去年四川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不到50%,以企业为主体进行科技创新早该如此,政府不能大包大揽,特别是那些国有企业,在行业中的龙头企业理应成为企业科技创新的领头羊。“但这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由于科技创新投入大,研发周期长,且风险也大,特别是在目前情况下,科技创新的难度更大,由于宏观经济的不景气,不少企业的生存都成问题。”刘锦超因此建议,政府应该给予更多的支持,因为这些科技研发项目一旦获得成功,受益的不仅仅只是研发企业自身,整个行业都会受益。

邵平桢说,在企业科技创新的实现路径方面,《方案》也提出了比较具体的措施,但他认为,还应该有这样三条措施:一条措施是政策扶持力度还应该加大。可以将目前由政府多个部门掌握的明目繁多的政策性支持资金进行整合,集中力量投向以企业作为研发主体,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科研项目,不再“撒胡椒面”。另外两条件措施分别为:一是政府投入可以变过去的无偿资助为天使基金。如果研发项目成功了,企业赚钱了,政府投入部分同样可以享受红利分配。二是政府支持的研发项目必须高水平、高起点,不能搞低水平的重复研发。“不同的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合适路径”,有业内人士举例说,海特高新于2013年3月以非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方式募集资金3.99亿元,并于2013年8月向参股子公司四川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增资2647万元。同时,该公司还于2013年4月发行了第一期短期融资券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