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古籍修复师修书像绣花 全省不到50人(组图)

25.04.2015  17:45



泛黄的书页千疮百孔,对着窗外的阳光斑斑点点,残破的页面好像一碰就会碎掉。



  古籍修复全靠一双巧手,棕刷、喷壶、锤子、尺子、镊子、毛笔等工具让人眼花缭乱。每一样工具,古籍修复师都能熟练运用。



  蔡鑫所在的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里,常备了几十种仿古纸,最贵纸张一刀高达数千元,为的就是修旧如旧。



  古籍最常见的损坏有虫蛀、鼠啮、霉蚀、粘连、酸化、老化等,传统修复方法主要是用纸张和糨糊手工修补。修复通常要经过揭、脱、补、托、裱、衬等工序。



  修复的补口必须在2mm以内,常年这样精雕细琢的工作,不少修复师的视力严重下降。



  来自合江县法王寺的《龙藏经》破损严重,修复师用起子翻动书页。

  鬃刷、针锥、竹起子、喷壶……屏住呼吸,手指飞舞间,犹如外科医生一般,让斑驳的古书重获新生。他们是用双手与时间赛跑,抢救古籍羸弱生命的古籍修复师。全省古籍修复师不到50人,由于四川气候潮湿,古籍脆化严重,这么多的古籍文献,按照现有修复进度,四川的破损古籍,1000年也修复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