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现重要“非遗”项目“手指锅庄”

12.08.2016  15:01

8月11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来自白玉县的四名民间艺人现场展示“手指锅庄”。新华社记者王迪摄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政府11日公布了“非遗”项目普查重大发现:“手指锅庄”,希望这一古老的藏族舞蹈传承方式能够获得更多学者和公众的关注。

  “我走过藏区78个县,在过去10年里还从未发现这种传承舞蹈的方式。”中国舞蹈博物馆研究院王卓玛说,她曾长期在四川、西藏、青海、云南等藏区寻找和记录藏族歌舞艺术形态。

  11日,在甘孜州康定市举行的发布会现场,4名身穿传统藏装的民间艺人现场展示了“手指锅庄”。他们一边唱锅庄的歌曲,一边和着旋律在桌面上移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模仿锅庄舞步。他们能够通过手势展现8种基本舞步,还能在此基础上展示120余首锅庄的舞步。

  “这是活态的舞谱,非常罕见。在敦煌,壁画是舞蹈的记录方式。而在欧洲人们用拉班舞谱记录了芭蕾。目前的舞谱基本上是文字、图画和乐谱的合成,这却是一种用肢体语言保存下来的舞谱。”四川省艺术研究院音乐舞蹈研究所副所长杨莉说。

  甘孜州白玉县文化部门在2015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发现了“手指锅庄”这样一种独特的舞蹈形式。“手指锅庄”通过家族传承,历史可以追溯到千年以上。据传说,沙马王朝时期,白玉境内土司要求民众在重大节庆时连续跳一天一夜的锅庄。如果舞者体力不支,土司准许用手指来表现锅庄。

  白玉县文化旅游局局长黄兴说,当地已经投资100万元启动了民间歌舞数据库建设工程,用两个月时间以视频、图片、音频的方式收录了上百首“手指锅庄”。目前,白玉县文化旅游局正努力为三位民间艺人申报省级和国家级传承人,争取获得每年4000元的省级和每年一万元的国家级专项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