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科技创新发展“十大任务”

04.12.2015  10:28

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科学编制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着力聚焦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凝练一批重大专项,推进“十大任务”——昨天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创新发展·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新闻发布会,就我省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相关要求进行了解读。省科技厅厅长刘东,省经信委主任陈新有,省国防科工办主任许州,成都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吴凯出席发布会。

记者从会上获悉,下一步,全省科技系统将切实履行职能,坚决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紧紧抓住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这一事关四川长远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为目标,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科学编制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着力聚焦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凝练一批重大专项,推进“十大任务”。

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培育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育工程,力争每年新增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达20000家以上,推动企业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

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一批产业技术联盟和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组织,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技术,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院校协作、多元投资、军民融合、成果分享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

推进创新平台载体建设

依托成德绵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推进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绵阳科技城和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发展壮大国家、省级高新区,优化高新区布局。支持建设轨道交通、暗物质等国家实验室,加快建设长寿命高温材料、生物治疗、电子薄膜与器件等一批国家、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构建起以重点区域、创新园区、产业基地、创新平台为支撑的区域创新发展新格局,形成区域创新发展新优势。

推进军民融合创新发展

创新军民融合发展机制,推进绵阳科技城先行先试政策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落地实施,培育壮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军民融合产业集群,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推进建设银河·596、航天产业园、信息安全产业园等一批特色军民融合产业园区,促进军民优势资源相互流动、相互转化。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大力支持各市(州)、县(市、区)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新兴众创空间,推进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建设。建设一批以“成都蓉创广场”“郫县菁蓉镇”“环交大智慧城”为代表的创新创业聚集区。支持科技人员、大学生、海外高层次人才、草根能人“四路大军”创新创业,让创新创业热潮在巴蜀大地蓬勃兴起。

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

加快设立“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引导基金”,推广成都“盈创动力”模式,大力推进商业银行科技支行建设,开展常态化科技金融对接活动,抓好成都高新区、绵阳市的国家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做实“四川省创新创业投资基金”,促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做大做强。

推进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创新型企业家和科技人才培养计划。探索建立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强化创新实践能力评价,增加知识产权运用、成果转化和推广、创办领办企业等评价指标的权重,充分激发创新人才的创造潜能,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推进科技开放合作

加快建设中新猕猴桃联合实验室等一批高水平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深入推进我省与以色列的科技合作。推进四川省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联盟与匈牙利汽车创新联盟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把科技创新与经济开放更加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吸纳全球创新资源,主动融入全球创新体系。

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改革

深化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试点,推广试点经验和模式。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试点。大力推进科研院所分类改革,抓好30余家科研院所改革试点,充分激发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科技人员的创新创业积极性,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

推进贫困地区科技精准扶贫

启动四川省科技扶贫专项行动,构建科技扶贫平台、产业技术支撑、科技人才服务等六大体系,建立覆盖88个贫困县的科技服务体系,促进贫困地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贫困地区产业科技含量,依靠适用技术增收致富。

点击1:成都高新区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今年新增创业板上市企业6家

新三板挂牌企业20家

记者从昨天的会上了解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成都高新区汇集各方力量,大踏步改革创新、先行先试,采取四大举措大力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研究出台成都高新区“创业十条”。该区计划每年投入创新创业的各类资金不低于10亿元,大力支持创新创业活动,其中预算1亿元专门用于创新型孵化器聚集、创业服务平台搭建、高端创业企业培育、创业活动开展等方面,推动创新创业发展。

大力推动招才引智。今年成都高新区与诺贝尔奖得主杰克·邵斯达克教授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大核酸研究院”,引进新一代基因测序仪、锂离子电池等一批代表产业转型方向的创新型项目。该区给予41名“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人才”3700万元奖励,推荐10名高层次人才申报国家“千人计划”,引进海外留学创业人才和创业博士206人。目前,全区聚集各类人才25万余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69人,占全省37%、全市41%;省“千人计划”167人,占全省38%、全市45%;“成都人才计划”163人,占全市63%;省顶尖团队15个,占全省45%、全市60%;市顶尖团队12个,占全市67%。

持续开展创新创业品牌活动。围绕成都“创业天府·菁蓉汇”创新创业品牌活动,持续深入开展高新区系列活动。在区域内举办菁蓉创享会、蓉漂茶叙、菁蓉训练营等系列活动;在北京中关村、美国波士顿等地区举办了声势浩大的主题活动。今年,成都高新区形成了创新创业的热潮,新增科技型初创企业3020家,大幅增长300%,新增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000万元的企业63家。

大力推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成都高新区是国家科技与金融结合区域。今年,该区与银行合作,创新金融产品,推出了“成长贷”“高新创业贷”“助保贷”等创新金融产品,帮助300多家(次)中小企业实现担保贷款18亿元,为64家(次)企业发放类信用贷款2.11亿元。成都高新区新增创业板上市企业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0家。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已有上市企业26家,约占成都市一半,其中创业板企业10家,占四川省一半;新三板挂牌企业44家,占四川省一半,挂牌企业数在国家级高新区中稳居第四名。

成都高新区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总产值15000亿元,形成3-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成为西部地区创业发展最为活跃、创新生态最为优越、产业发展最具活力、体制机制持续优化的创新高地,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

点击2:全省创新驱动发展五大新亮点

今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将达50%

记者从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作为科技资源大省,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创新发展工作,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实现“两个跨越”的重大战略,超前部署、强力推进,取得明显成效。

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大幅提升,2014年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12000亿元,今年预计13500亿元,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将达到50%。

区域创新平台取得重大突破,今年成功列入国家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成都高新区获批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增3家国家级高新区。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显著增强,今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06家,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41家,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研项目经费占科技经费的70%以上。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走在前列,实施创业四川行动,今年新增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达10000家以上,同比增长超过45%,大力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设立了规模20亿元的四川省创新创业投资基金。

科研院所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四川科研院所改革总体方案》和《深化科研院所改革试点推进方案》,确立了“转化一批、深化一批、改制一批、新建一批”思路,已经省委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

本报记者 袁弘 实习记者 王琳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