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十三五”森林覆盖率提高4个百分点
其中,完成长江干支流植树造林250万亩,退耕还林还草27.4万亩,退牧还草181万亩,退化草原人工种草195万亩。治理沙化土地5.8万亩,综合治理石漠化60万亩、干旱河谷1.9万亩、川西高原生态脆弱区11.75万亩。世行贷款营造林42.9万亩,精准提升森林质量8万亩,修复退化湿地4.8万亩。贯彻落实《四川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认定公布古树名木70868株,建成古树公园11个。与重庆签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林业合作协议,共同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
封控隔离2919处人工繁育场所。制定稳妥做好禁食野生动物工作指导意见、退出补偿、处置方案及补偿标准。全省野生动物养殖户1425家移交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管理,429家转为科研、药用、展示等非食用性用途,确需退出的禁食类仅1065家,累计处置禁食类存栏野生动物250余万头/条/只,兑付补偿资金2.68亿元,最大限度减少了养殖主体损失。
新增现代林业产业基地125万亩、现代草牧业示范基地60万亩。通过实施现代林草业园区“521”工程,吸引各类林业企业1058户进驻园区,全省园区林产品初加工率达60%,全省园区综合产值超330亿元,园区内林农人均收入近1万元。全省新造竹林20万亩,改造竹林30余万亩,建成翠竹长廊(竹林大道)24条、480公里,全省竹林面积达1815万亩。全年加工竹笋50万吨、竹浆及纸制品240万吨,实现竹业综合产值721亿元。生态旅游业在疫情下显示出强大的韧性,全年举办花卉(果类)、红叶等生态旅游节会50余场,接待游客3.5亿人次,直接收入1690亿元,同比增长46.96%。
2020年也是“十三五”林草发展的收官之年。五年来,四川做足绿化文章,累计完成营造林5593万亩,治理退化草原7684万亩(次)、荒漠土地460万亩、湿地22万亩,建设竹林风景线45条、770公里,增加森林面积2900万亩、森林蓄积1.8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4个百分点,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提高1.3个百分点。五年来,四川扛起保护大旗,出台天然林、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推进344个保护地整合优化,资源管理依法加强,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总体完成,若尔盖国家公园启动创建,如期完成国有林场林区改革,森林草原防灭火防控工作力度空前。五年来,四川发展生态产业,现代林业产业基地超过3200万亩,建设现代林草园区68个,“十三五”期间,林草产业总产值增长50.1%,其中竹业综合产值增长266.7%。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做好全年林草工作意义重大。记者了解到,2021年,全省计划完成营造林550万亩,修复退化草原1212万亩,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0%,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提高0.1个百分点,实现林草总产值4500亿元。以良好开局推动“十四五”四川林草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