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加快推广地震预警应用 打通“最后一公里”
中新网成都7月21日电 (周迪迪)21日,由四川省科技厅主办的2015年地震预警科技工作会议在成都举行。四川省科技厅副厅长周孟林在会上指出,随着当前科技工作进一步发展,加快了地震预警技术完善,推动地震预警应用示范,下一步将通过社会管理办法制定等措施,“解决地震预警推广应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受地理位置因素影响,四川是一个地震多发省份。近年来,“5.12”汶川地震、芦山地震、康定地震等给民众生命和财产都造成了损失。四川省地震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中国每年发布的几个危险区中,其中至少2个在四川,而且危险系数往往都是靠前的位置,危险防范形势严峻。”
周孟林表示,为减少地震为民众带来的伤害和财产损失,通过不断发展,四川全省在地震预警领域取得良好成效。“通过研发使得地震预警技术进一步成熟,推动了科技应用的示范,特别是早在2012年,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成都市防震减灾局还共同建设了中国首个城市地震预警系统,起到良好示范效果。”
据了解,随着成都城市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当前成都已初步具备地震预警能力,在破坏性地震波到来时,将提前向广大民众发出避险警报,并为地铁、高铁等公共设施提供地震预警信息,以在地震来袭时能及时采取相应如紧急制动等关停措施,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及次生灾害的发生。
“地震预警系统对于地铁安全运行意义重大。”成都市地铁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3年成都地铁正式启用地震预警系统,并制定了相关地震预警预案,在芦山地震发生时,地铁上5、6万乘客得以安全疏散。“随着成都地铁的不断发展,将为更多乘客安全带来保障。”
成都高新世纪城南路学校也于2014年安装了地震预警系统,该校校长高坚告诉记者,现在每周一学校升旗仪式之前,全校都会进行地震预警演练,提高师生防震意识。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润秋在会上强调,在下一步工作中,将加强社会地震风险防范意识;在完善地震预警技术基础上,形成可操作的指南和标准;通过地方立方的形式,建立有利技术推广的法律法规,从而实现地震预警应用的推广发展。
地震预警是指地震在震中发生时,破坏性地震波在到达预警目标前,利用电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在灾难到来前几秒到几十秒给出警报的技术。理论研究表明,如果预警时间为3秒,可使人员伤亡比减少14%;如果为10秒,人员伤亡比减少39%。(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