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出台鼓励社会投资新10条 7大领域向民资开放

04.08.2015  09:04

  制图刘逸兴

  市政设施、铁路、电信……作为手握大量资金的四川企业“大佬”,您是否一直青睐这些投资回报稳定的大产业,但是却一直被“玻璃门”阻挡在外,看得见、进不去?2015年,这些富矿将向民间投资敞开怀抱,抛出“掘金”机会!

  省政府日前印发《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实施意见》,可谓是四川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的“新10条”,明确提出生态环保、农业水利、市政设施、交通、能源设施、信息和民用空间设施、社会事业7个重点领域将对社会投资开放。鼓励符合条件的多元主体企业投资建设国家粮食储备库,允许社会资本跨地区、跨行业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核电项目投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核电设备研制和核电服务领域。

  民间资本如何在四川与国资同台竞技,分享经济发展的红利?今日,华西都市报为您解答“掘金”关键点。

  四川为何向民资开放7领域?

  省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第一,目前这些领域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发展还不够充分,进入还存在一定困难和障碍,社会呼声比较高。

  第二,这些领域大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也是国家明确要求加快推进的重点建设任务。

  第三,四川正在加快推进相关重大工程建设,“新10条”选择的这些领域也与重大工程基本对应。

  “掘金”·铁路

  民资“破冰”建铁路火车票价可以市场调节

  铁路,在中国素有“铁老大”的别称,很大程度上在于其建设、运营、定价都被国有资本和体制包揽。此次,四川为民间投资端出的大餐中,交通项目是当仁不让的一位“主角”,其中的铁路更是引人瞩目。

  四川“新10条”提出,将按照市场化方向完善铁路运价形成机制,放开铁路旅客、货物运输延伸服务收费,放开铁路散货快运价格、铁路包裹运输价格。对社会资本投资控股新建铁路货物运价、新建铁路客运专线旅客票价,实行市场调节价。研究制订四川省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指导意见、铁路站点周边土地利用及综合开发指导意见,出台省内铁路建设土地、金融、财税、运价等方面的配套支持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铁路建设。

  除了省政府层面,7月30日,发改委等五部委也发布了相关实施意见,鼓励社会资本全面进入铁路领域,重点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和运营城际铁路等线路。

  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四川放开民资建铁路,在全国早有“破冰”案例。连接自贡市、泸州市、内江市和宜宾市的川南铁路,就计划采取多元投资、不设门槛,且没有比例约束,完全向社会资本开放的方针,甚至可以接受由民间资本控股。川南铁路公司也是国务院加快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以来,成立的首家地方铁路公司。

  随着四川“新10条”出炉,民资建铁路的案例或将越来越多。

  “掘金”·环保

  治理生态环境社会资本将成重要力量

  今年,许多四川人发现,蔚蓝晴朗的天气越来越多。生态环境治理,背后也离不开巨量的资金投入。未来,“四川蓝”靠什么支撑?社会资本将成为重要力量。

  四川“新10条”提出,创新生态环保投融资机制,从林业管理体制改革,生态建设主体多元化,开展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等多个方面。第三方治理机构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将更为显著。

  在电力、钢铁、水泥、采矿等13个重点行业,区域、流域以及开发区污染治理等领域,排污企业必须付费购买专业环境服务公司的治污减排服务。此外,四川将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生态环境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推行合同能源环境管理、培育第三方审核机构。这也是可供民间资本选择进入的领域。

  民间资本如何进入生态环保领域?《意见》明确,以创新的资金投入机制,来推动环保产业发展。具体来说,就是在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此前,PPP模式首次落地四川时,推出的264个项目中,最多的正是环境保护类项目。

  “掘金”·市政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社会投资告别“看海

  眼下,正是夏日容易发生暴雨洪涝的季节,许多市民对于地下管网排水不畅带来的“看海”,记忆深刻。未来,通过对社会资本开放综合管廊等市政设施建设等领域,“看海”或将成为历史。

  四川将推进以县(市、区)为单位,乡镇和村级市政设施项目按行业“打包”投资和运营,打包内容涵盖综合管廊、供水、供气、排涝、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等。更为重要的是,社会资本突破了区域和行业限制,能够跨地区、跨行业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

  综合管廊建设这一块蛋糕很大:去年,成都、自贡、绵阳、南充先期启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今后,四川新建道路时,供水、排水、燃气、电力、通信、工业等管线组成的“生命线”将统一“安家”在路面下的综合管廊,杜绝路面三番五次开挖。

  社会资本如何参与市政设施投资?届时社会资本可以通过公开招投标竞争,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社会资本还将获得以财政贴息、以奖代补、风险补偿、金融激励等方式进行的引导。建设—运营—移交的BOT模式将继续实施,对于已建成的经营性项目,探索国有资本退出机制,通过股权转让、增资扩股、合资合作、资产变现等多种形式引入社会资本。

  华西都市报记者王丹李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