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民考上公务员 月入2700元心里有落差

10.05.2015  10:47

  4月,四川1543名工人农民走上考场,角逐119个乡镇公务员职位。

  一年前,四川省首次从优秀工人农民队伍中选拔乡镇公务员,选拔出的243名乡镇公务员皆已步入各自工作岗位。新的岗位上,他们状况如何?心情怎样?《川报观察》客户端记者将跟踪采访,今起陆续推出。

   人物名片

  肖军,金堂县隆盛镇公务员,现年40岁,原为隆盛镇茅庵堂村农民。

  4月21日。上午9点,记者来到金堂县隆盛镇政府拜访肖军,没想扑了个空。打电话才得知,他一早便和镇党委书记、镇长到黄角垭村调查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去了。

   农民心里想什么,他很清楚

  撵上肖军,和他一起走进黄角垭村。

  农民出身的肖军,去年参加了全省首次从优秀工人农民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招录乡镇(街道)机关公务员考试,以39岁踩着年龄“红线”(面向农民年龄要求为40岁以下)进入公务员队伍。

  肖军被安排到“推进城乡一体化办公室”,负责全镇各村村级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和管理,并定点联系黄角桠村。

  “他长期生活在农村,清楚农民想什么、需要什么。”同行的隆盛镇镇长桑莉指了指远处种满果树的山头,“那片果林就是肖军一手组织村民种起来的。

  关于这片果树,有个小故事。去年底,丰收村、新开村进行产业升级,准备种柑橘。最初,政府打算统一摘种、统一管理,聘请村民分片打理,但肖军听说后明确反对。“如果全部由政府包揽,老百姓很难用心打理。”他建议,先把柑橘苗买回来,免费分给有种植需求的村民,并把种植标准制定出来,让村民自己种,政府给予一定良种补贴作为鼓励,再提供花生苗套种在果树下。桑莉采纳了肖军的提议,果然,不少农民自告奋勇种上了柑橘,两村共计400亩,长势喜人。

  提及往事,肖军笑了:“我的经验,搞农业生产,一定要调动老百姓自己的积极性,不能政府包完了。

  桑莉说,过去工作中一些明明非常好的政策,到了下面老百姓却不买账,落不了地。怎么落地?“就是需要像肖军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