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四川农村饮用水达标率提高到90%

22.12.2015  23:24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刘宇男) 农村人居环境根本改善,是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记者12月22日从省环保厅获悉,“十三五”四川农村环境保护三大目标基本确定:到“十三五”末,农村饮用水达标率、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率分别提高到90%、80%、30%。

“农村人居环境最重要的标志是饮用水。”农村环保处相关负责人认为,农村空气质量总体比城市好,但饮用水达标率与城市差距较大。我省县城以上城市饮用水源达标率已达90%以上,农村饮用水达标率只有80%,“十三五”末要提高到90%。

畜禽养殖粪污得不到有效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将对农村水土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十二五”我省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率65%,“十三五”末要提高到80%。

全省现有4万余个村庄,仅10%的村庄已通过环境整治成为国家级环境整治达标村。根据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要求,到2020年全省30%的村庄(12000余个村庄)要成为国家级环境整治达标村,即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率要从10%提高到30%。

【对话】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须水土治理并重

“十三五”农村环保的3个主要目标已明确,我省将采取哪些举措改善农村人居环境?12月22日,省环保厅农村环保处处长陈维果与记者对话时强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须水土治理并重。

问:如何提高农村饮用水达标率?

答: 我省农村水资源分布不均,很多还用小型水库和池塘等封闭水源作饮用水源,降雨少时水质较差,不达标指标多是总磷和总氮。

提高农村饮用水达标率,将广泛实施场镇和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因地制宜选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处理”等模式收运生活垃圾。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及周边将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一、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工业企业及点源污染将依法取缔。

今年,我省将服务人口5000人以上的30个乡镇劣V类饮用水源整治纳入省政府民生工程,主要采取新建优质水源地、补充来水、开展点源和面源污染治理等方式,解决5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目前30%的项目已完成,水质明显改善,达州和遂宁的部分项目点已回到III类或IV类水质。明年再治理一批劣V类饮用水源,2年内基本解决80多万人的饮水问题。

问:如何深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答: 今年,省环保厅和省农业厅共同发布了相关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畜禽养殖业发展坚持种养结合、种养平衡原则,由农业部门加强指导,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完善禁养区、适养区划分,2017年禁养区的畜禽养殖户搬迁要全面结束。今年,蒲江、射洪等县整县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并与社会化管理结合,引进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合作社等新的组织形态,实行粪污还田,经验可推广。

2012年-2014年,我省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共整治1899个行政村,有效治理了畜禽养殖污染,提高了饮用水达标率。今年我省还将投入2亿元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重点沿岷江上游的汶川、茂县、理县、黑水、松潘等5县,以及围绕渠县、阆中、宜宾县、三台县等4县(市)的国控考核断面开展水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均是重点。

问:如何防治农村土壤环境污染?

答: 污染沉积到土壤中,最终会进入水体,提高农村饮用水源达标率须兼顾土壤保护。去年发布了《四川省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我省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客观,耕地超标率和点位超标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省政府已研究出台《四川省土壤环境保护综合治理方案》,提出土壤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是严格控制新增污染、确立土壤保护优先区域、强化风险管理等。我省两个国家级土壤保护项目已获批复,分别是古蔺受污染农田治理修复项目、绵竹农田镉污染修复治理项目,正在方案制定中,将尽快启动。

国家“土十条”预计明年颁布。四川随后将出台相关实施细则,主要思路是防、控、治,防是第一位,减少新增污染;控是加强风险管控,防止已有污染扩大;治是开展土壤污染治理试点示范。我省还将建立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