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四川农村集体股改】阆中试点:积分制量化股改 计多少分拿多少股

11.06.2015  00:11


>>>点击看视频<<<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吴璟) 凭啥子1982年以后的就算原村民,以前的就不行?这不公平。”陈宏斌和廖明德又争得面红耳赤。

63岁的廖明德和69岁的陈宏斌,都是阆中市普贤街社区村集体资产管理小组成员,一个组长,一个负责纪律监察。今年初,普贤街社区被定为该市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首个试点单位,探索建立现代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普贤街社区前身是保宁街道办事处城郊三村,1995年土地统征,村民集体变成居民。如今,在完成清产核资的基础上,普贤街社区的改革进入关键阶段——界定成员、折股量化。

问题来了——以哪个时间点来界定成员?全村166户、571个村民,不同年龄、不同贡献者如何区别持股数量?

普贤街社区

时间怎么卡? 追溯历史依据  

6月8日,当记者来到普贤街社区村集体资产管理小组办公室,陈宏斌正在着手准备第二套方案:“反正我对第一套有意见。

几个月前,该村改革正式启动,通过村民大会选举代表,进而组建村集体资产管理小组。第一套方案在廖明德的组织下逐渐成型——

以1982年土地下户时原城郊村村民名单为准,确定为原村民。截止时间定为1995年。“也就是说只有1982年到1995年间,户籍在村的人有成员资格。”廖明德解释,期间不论迁出、迁入,均按在村实际时间计算。

陈宏斌不赞同的是起始时间。“1950年土地改革,1958年建公社,1982年土地下户,从这三个历史变更时间来看,最合理的应该是1958年。

廖明德却认为,陈宏斌的建议不具备可操作性。“如果追溯到1958年,根本找不到那时的人员名单,户籍资料。

综合考虑,管理小组还是选择了第一套方案,并进行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