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供水工程巩固提升已受益1299万人
▲2019年夏天,甘孜州德格县窝公乡格公村村民在自家院外取水点取水。 图据四川在线
◀徐锐(左)下村走访群众。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杨金祝
4月的甘孜高原,还沉浸在料峭春寒中。再过两个月,随着格桑花盛开,这里将变成一幅多彩的画卷。
这里也是四川省水利厅水保处工作人员徐锐熟悉的地方。2018年6月,徐锐来到德格县更庆镇莫学村,成为一名援藏的驻村干部。之后一年多,他参与并见证当地的发展与变化。
四川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6年起,四川省水利厅定点帮扶甘孜州德格县脱贫攻坚,其中明确全力实施“五项水利扶贫行动”目标任务。通过大规模的水利建设,贫困地区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实现了水利基础设施从无到有,从有到好的转变。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省农村供水工程巩固提升受益人口1299万人,其中受益的贫困人口309.31万人,全省农村集中供水达到86.4%,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0.4%。
大山里的驻村干部 见证当地的发展与变化
甘孜州德格县坐落于高山峡谷中,当地建筑色彩以红黄相间为主,色曲河像条玉带奔啸穿城而过,最终汇入金沙江。徐锐工作的地方在莫学村,位于德格县更庆镇境内,离县城约13公里,平均海拔3600米。
短暂适应了气候和海拔后,徐锐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期间,他与驻村工作的同事们研究制定了《莫学村2018-2019年扶贫规划》,内容涵盖党建、安全饮水、危房改造、技能培训、环境卫生、产业开发等。此外,还为该村协调到位项目资金23万余元,新开挖产业便道6.8公里,埋建安全饮水管网1.9公里,提档升级党员活动中心、村卫生室、村文化室。
工作中,徐锐和同事需要克服高原缺氧、冰冻的艰辛,可每当他们下村走访,看到百姓远迎的身影,喝上滚烫的酥油茶,“我们觉得所有的工作都是值得的”。
通过持续帮扶,莫学村已由贫困发生率30.6%降至0%,贫困百姓无一返贫,全村家庭人均年收入远超国家标准。看着村子里百姓生活蒸蒸日上的变化,徐锐感到由衷地喜悦,和当地群众也越发亲近,村民给他取了个藏族的名字“罗布顿珠”,寓意吉祥、工作如意。徐锐说,他喜欢听村民们远远呼唤这个名字。
和徐锐一样,自2016年以来,四川省水利厅先后派遣援藏工作队员78名,帮扶覆盖了德格县26个乡镇中16个乡镇的41个贫困村。
提升帮扶的力度与精准性 采取“驻村干部+派出单位”组团帮扶模式
四川省水利厅是德格县省级定点扶贫牵头单位,2019年,水利厅向德格县派驻定点帮扶干部50名。同时加强与参扶单位的沟通,协调四川银保监局、华夏银行成都分行、中国水电七局、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民族学院、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等7个单位派驻定点帮扶人员34人。
四川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结对贫困村定点帮扶工作,水利厅采取“驻村干部+派出单位”组团帮扶模式,全面提升了帮扶的力度与精准性。2019年落实自筹帮扶资金1097.77万元,开展帮扶项目135个,其中产业发展42个,基础设施建设25个,民生及社会事业68个。
2019年以来,四川省水利厅继续加大德格县、高县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支持。其中,协调中央和省级水利建设资金2.1112亿元,用于支持德格县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藏区专项、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水土保持、河湖管护等项目建设。坚持将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作为水利扶贫的首要任务,投入4250万元,全力推进“安全饮水”攻坚行动,解决了边远吊角5120贫困户的安全饮水问题。
强化扶志扶智 不断提升“造血”能力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其中,如何提升贫困地区的“造血”能力备受关注。
四川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德格县充分利用已建平台,探索创新的、适合的、有效的扶志扶智方式方法,如继续开展“郎达村大学生实习小站”工作,建立贫困村藏族大学生假期实习长效机制;充分使用“天珠之窗”远程教育平台,开展在线教育青年志愿服务项目等。
记者了解到,在四川省水利厅等单位的帮扶指导下,德格县不断加快推进旅游、种植、养殖等项目,目前部分项目已取得初步成效,如西部村“花香藏寨”、郎达村“郎达沟野花地风景点”等水利旅游扶贫项目已建成投用。着力解决产业发展用水问题,深度调研开发茶叶产业、建设“万亩茶叶产业园”、发展乡村旅游等产业项目,帮助高县完善扶贫产业体系和扶贫产业布局。
四川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多措并举推动德格县各项扶贫措施落地见效,顺利完成德格县“29个贫困村退出,1185户4883人”的脱贫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