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大打造特色“双创”路
这个夏天,对于四川农大的金柳同学来说注定有些不平凡。
4月25日,在雅安市政务服务中心,作为大学生创业者的她偶遇了来雅视察灾后重建的李克强总理。与总理相见十几分钟成了她“一生中最珍贵的时刻”。还沉浸在见到总理带来的喜悦中,5月底,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组又专程来校,以她为主角拍摄专题片,聚焦这个“穿高跟鞋跑沼气工地90后美女硕士”的创业故事。
金柳只是四川农大众多由学生朝创业者转变大潮中的一个缩影。作为一所拥有百年办学历史的211工程重点大学,四川农大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将学生就业与创新创业列为学校的“头号民生工程”,不断完善创新创业工作体系,探索形成了一条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的具有川农大特点的良性发展之路。
创新创业频频受关注
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川农学子从来都不缺乏关注的目光。
远有希望集团董事长陈育新,大学生猪倌、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龙波等学长的事迹激励学子勇于创新。近有投身创新创业的各路人才大显身手点燃了学子“双创”激情——
“全国劳模”、“全国农村致富带头人”程晓波校友通过种植蔬菜带动一方村民致富实现了自己人生价值;校友陈飞宇毕业五年锁定中药材重楼创业,在2015年“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决赛中赢得总冠军,成功融资8100万,受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亲切接见与鼓励;校友刘一盛毕业后创办公司,誓把紫土豆产业做大做强的同时,担任村官、筹建“万春智汇创客空间”,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入选了2015年全国创业人物,事迹登上人民日报。被誉为“蚯蚓哥”的刘可成,瞄准生态农业发力,被评为全国2010年度十大最具创业精神大学生。校友钟明洁,大二创办公司,投身绿色生态食品创业之路,更为可贵的是4•20地震期间,他把创业所获利润20万元全部购买了救灾物资无偿捐赠给灾区,其大爱精神广受赞誉。
除了这些闪闪发光的创业典型外,学校在创新创业整体推进上亦有不俗表现,多次斩获省内外大奖。据统计,从2009年至今,学校共获各级各类创业竞赛奖项400余项。2014年2月,我校学生组建的成都千盛惠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业团队,代表中国赛区参加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全球总决赛并获得全球前10名的好成绩。2015年,5名学子入围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100强,数量居全省高校第一。学校作为全省首批8家“创新创业示范俱乐部”之一的单位,获支持额度为全省最高;学校创新创业园区(孵化基地)荣获省级创新创业园区(孵化基地)称号,全省仅三所高校获此殊荣。
创新创业课程催生梦想
“我的人生被一次选修课改变了。”动物医学院药学14级赵巧玲笑着说。一门押花的公选课上,激发了她用独特的押花工艺创业的想法。于是,怀瑾花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了,还一举拿下了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校内总决赛特等奖。现在,她正致力于将商业与公益相结合,让押花事业更上一层楼。
像赵巧玲这样,从学校开设的课程中受到创新创业启发的并不是个案。学校深入推进本科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高度融合,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构建全覆盖、分层次、成建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一套完善的创新创业高素质人才培养机制。通识性公共选修类创新创业课程,具有行业特点、与创新创业和就业密切相关的必修和推荐选修的专业课程,深化专业技能的教学实习等各类实践活动课程,三个层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各有侧重,不断催生学子创新创业梦想。学校《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训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进入全省教育综合改革项目试点。
“学校十分鼓励创业,本科时就有必修的2个创业学分,常请企业家给我们作创业辅导讲座。”刘一盛坦言,在学校受到的创新创业教育为他之后的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再弱小的创新创业点子也能得到呵护
动物科学院2014年毕业的周承伟,现在是雅安多赢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的创业之路颇具传奇色彩。
2013年6月的一天,和四个同宿舍室友一起吃午饭时,开始了创业大讨论,大家觉得养殖蜜蜂见效快投入少。在征求指导老师意见后,四人说干就干,立马开始了着手创业。从学校农场养蜂基地分出4箱蜜蜂,再放置到搭建的养蜂小舍里饲养,只用了一天,他们的创业之路就开始了,这次创业仅花了107元。就在这样看似游戏的创业起步中,周承伟一步步的走到了今天。
毕业前,周承伟拿到了学校创业基金支持,并成立了雅安多赢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100万元,依托四川农业大学养蜂技术及科研力量,以“大学生+合作社+科研单位+电商+旅游文化产业”模式,针对雅安市内丰富而特有的蜜源资源,对养蜂配套技术进行研究和推广。目前,他的合作社有社员102户,蜂群数量3000余箱。
在四川农大,再弱小的创新创业点子也会得到呵护。学校每年投入200万元创新创业工作专项经费和100万元专项经费设立创新创业基金,用于资助和鼓励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除了在经费上支持,学校还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搭建创新创业实训平台,84个专业实验室、7个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4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和135个大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子提升创新创业实力提供“演练场”,以学校创业孵化园、张家坪茶园、梨园、农场药材地、温室大棚、鱼池以及院级大学生创业苗圃为主要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企业孵化服务,让更多的“小梦想”有机会登上“大舞台”。据统计,近年来,通过校内创业基地和俱乐部共孵化项目600余项,项目创业成功率超过70%。
母校是学子创业的坚强后盾
陈飞宇种植中药材重楼时遇到了一个技术难题——重楼有休眠期,从种子到发芽要经历2年时间,极度影响重楼种植。联系上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中药材专家田孟良老师后,双方开始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几经试验,把种子发芽期硬生生缩短到6个月。目前,这一技术已经申请了专利,而由田老师领衔的四川农大药用植物学博士工作站也正式在公司挂牌。“母校是我们创业的坚实后盾!”陈飞宇感叹。
川农大拥有的科技力量,正是该校学生创业者天然的优势所在。川农大70%左右的获奖成果得以推广转化,学校成立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后,更助推了成果转化工作。学校以畜禽、林竹、茶叶、果蔬、中药材特色产业为依托,构建“实践—研发—创新创业”的链条体系,全方位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近年来,学校先后与全省60余个市(州)、县(区)签订了全面或科技合作协议,合作共建了40余个科技专家大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器,共推荐120余项大学生创业项目顺利落户。
满意度高达96%的创业指导服务
林学院的周志恒对学院提供的“创业团队宣传展示周”宣传展示活动满意极了,作为“果农优品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业团队的负责人,他一直很担忧产品销售问题,“因为水果的保质期短,而且天气升温,更容易坏。”没想到,在学院网页上增设链接、在学院宣传栏张贴海报重点宣传他们团队,同学们可以方便地扫描二维码对团队进行关注,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下单,首批产品很快销售一空。
像林学院一样,细化创业服务举措在四川农大并不鲜见。学校专门成立了“四川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相关工作的意见》、《四川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区建设方案》、《创业基金办法》等规章制度,让创新创业服务工作更细化、更人性化。
学校主动创造条件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中心,并获取了国家SYB创业培训资质。目前,已在全校范围内普遍开展创业培训相关工作,每年培训人数达到在校生人生的5%,实现了对具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同学100%的覆盖。今年4月,学校在农学院等22个学院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学院分中心,把双创工作引向了深入。以创业沙龙、创业大赛等创业实践活动为载体搭建平台,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内在活力得到激发,学校716个创业项目成功申报2014-2015年四川省创业补贴,23个项目被纳入四川省科技厅苗子工程,150个项目入选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学生对学校创业指导服务满意度超过96%。
创新意识的培养才是根本
创新创业的根本在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川农大,从来不缺乏创新的火花。学校每年投入1000万创新工作经费,用于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科研兴趣培养计划、专业技能提升计划,营造出浓厚的鼓励创新、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氛围。
有着“24K”纯金学霸美誉的马良同学,现已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CLS)录取为直博生。他的成长与在学校的系列创新活动中的历练分不开。大一,他在老师指导下,主持申请了学校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品种与环境互作对四川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大二,他参与了老师指导的国家级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玉米萜类植保素对小斑病的防御响应研究》。大三,他参加了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并获得了省级决赛一等奖。正是这些锻炼,让北大的面试老师称赞他:“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
机电学院电气2012级的侯景瑞是学院闻名的小发明家,现在他已经拥有十五项发明专利,就拿他发明的西瓜智能采摘机来说,这台机器利用无线系统获取西瓜图像,传输至计算机,随后定位,就可以控制机械臂进行摘取工作,包含了五项专利。西瓜智能采摘机在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斩获了校级特等奖。
创新意识强、素质过硬的川农学子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追捧。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居全国前列。学校历年被评为“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三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2年,学校入选2011-2012年度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截至目前,学校是同时获得以上全部荣誉的在川唯一高校。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微信 更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