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迎来“不差钱”时代

19.01.2015  09:53

        土地换贷款 融资不再难

□记者 樊邦平
    农业由传统走向现代,离不开金融支持。打破制度瓶颈,为资本下乡创造条件,成为过去一年农村金融改革的中心议题。在农村,农业融资的最大难题是抵押物品的匮乏,而这也恰恰成为此轮改革的“当头炮”。
    以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为抵押,借款商业银行,2014的蜀乡大地打开了资本下乡的大门。
◎微观切片
现代农业迈入不差钱时代
    2015年1月12日,井研县禾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袁定江看到建起的蔬菜大棚和健康成长的生猪,一脸喜悦溢于言表。“专合社有土地1200余亩,修缮基础设施,增加经营项目,个个都得花大钱,光靠个人和民间集资,肯定干不成事。”袁定江告诉记者,去年他通过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为专合社筹得发展资金700万元,此举也让他成为该县土地贷款大户。
    第一笔贷款始于去年6月,袁定江以800多亩农村土地承保经营权为抵押,经县农业局评估、备案后,获得了乐山市商业银行井研支行两年期限300万元贷款。“贷款成本比以前大为降低。以前贷款,12%年利率,再加3%担保费,融资成本相当于15%。现在,融资成本总共才8%。”袁定江说。
    今年初,井研县被确定为全省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9个试点县 (市、区)之一,由此拉开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序幕。井研县农业局农经站站长刘琼告诉记者,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手续简便,申请人只须向金融机构提供土地流转合同,填写贷款申请表即可。接下来的评估、备案等工作都不需要申请人操心,从申请人提出贷款申请到贷款发放一周之内便可完成。刘琼表示,农户或业主凭经营权“本本”,以预期的流转经营收益进行抵押担保贷款,可缓解资金的短缺;同时可加快土地流转的步伐,吸引业主到农村从事规模经营,加快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进程。
    据统计,截至2015年1月12日,井研县金融机构已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发放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39笔,共计4789万元。2014年9月19日,全省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试点现场会在井研召开。作为全省9个试点县之一,“井研模式”为全省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真正地使金融“活水”引井研。
◎年终观察
让现代农业“钱景”可期
    试点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收益抵押贷款政策,这是四川在全国的创新。
    此一轮改革中,省农业厅与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合作,联合出台了《四川省农村土地流转收益抵押贷款试点方案》,决定在9个县(市、区)试点农村土地流转收益抵押贷款。由此,破解农村土地直接抵押的法律障碍,切实增加农民财产性权益成为可能。
    四川的创新并未止步于试点,而是深入制度层面。2014年9月,省农业厅联合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省政府金融办等部门,在井研县召开全省农村土地流转收益抵押贷款试点现场推进会,会议决定将此项试点政策列入下步涉农信贷改革突破口,今年在全省推行。
    截至目前,试点工作进展顺利,9个试点县全部开展了实质性贷款业务,已达成土地流转收益抵押贷款协议153笔,取得贷款资金32636万元,用于保证贷款的土地面积近57652亩。
◎名词解释
    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
指在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不附带各种政策补贴的前提下,农户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受让方,本着自愿的原则,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反担保措施,向金融机构提出贷款申请,由融资性担保公司向金融机构提供保证担保,由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一种新型融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