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触网”还需迈两道坎

29.11.2013  12:46

营销特产需要“淘宝村
        一个不到5000人的山村,开了500多家网店,5000多万元的销售额中有一半来自网络……山东“淘宝村”的故事,11月28日,在省农业厅召集的座谈会上,被视作四川农业“触网”的榜样。如何让更多的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走出四川,赢得更大的市场,这一话题引发座谈者的热烈讨论。

□记者  许静  曾小清
农业“触网”是大势所趋
金堂的黑花生今天开始在通吃网上预售,销售情况非常好,保守估算这个单品的销量在100吨左右,差不多就是200多万元的销售额。”“通吃网”负责人邱俊表示,“下一步,我们计划在金堂建立自己的黑花生标准化基地。
        “褚时健的‘褚橙’在我们的平台上销售,单品销售就突破了3000件!”成都尚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龙淼也有同感。
        百度将农业作为年度搜索营销的四大行业之首;京东在蔬菜基地彭州投资10亿元建立电子商务物流基地;通威集团旗下的“全农惠”正在全面发力;阿里巴巴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国农村网民数量达到了1.65亿,去年一年的总交易额达到近200亿元,淘宝村的数量会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毋庸置疑,农业‘触网’是大势所趋。”省农业厅信息中心主任王金华如此感慨。
农业“触网”要突破两道坎
        企业面临三个难题:培养消费习惯、控制损耗和降低物流成本。
        上月,“全农惠”在成都三环路周边开了一家生鲜门店,线上线下的月销售额已达12万元。“接了5000多单,线上线下比例为3:2。”通威集团电子商务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王世钧表示,他们的目标客户是25-40岁、且有家庭的群体,但这部分人群要习惯在网上买菜还需培养2-3年。另外,他们已尽量将损耗控制在5%-10%左右,每单的物流配送成本为7元,比预想的5元高出了4成左右,而生鲜电子商务利润有十几个点。“要做好农业电子商务还要突破两道坎,一是让农民拿到实实在在的订单;二是让消费者相信产品的品质。”邱俊表示。
四川农业应如何“触网”?
成都已下“深水”:整合上游——成都市农委遴选出最有特色的农产品,汇聚起农民专业合作社、市级龙头企业的资源,开100家淘宝精品店,在网上打响成都农产品区域品牌;联动中下游——依托专业的第三方运营团队,对100家淘宝店进行统一的店招装饰、物流配送、人员培训和管理;政府层面,农业、商务、人社、团委等部门联动,对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平台建设、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补贴,激活全社会的力量推动电子商务发展。
        “作为传统农业大省,四川很多特色农产品还守在深山,需要新型的营销模式,将其推到前台,电子商务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王金华表示,四川农业电子商务正在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