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四川农业标准化提升的政策建议

18.11.2013  13:30

【专报要点】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增强农业竞争力,是四川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四川农业标准化推广体系已初步建立,但受知识、观念和生产技术等制约,农业标准化生产实际推进缓慢。本期《专报》提出完善政府部门对农业标准化实施的政策支持体系、以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规模经营、创建优质农产品价格机制和流通渠道等对策建议。

四川农业大学李冬梅教授在四川省社科规划课题《四川农业标准化战略与增强农业竞争力研究》中提出以下观点:
一、四川农业标准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课题组对我省2011年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情况的实地调研结果显示,与常规生产相比,我省标准化生产比常规生产产量平均提高19.41%,产值平均增加19.41%,纯收入平均增加42.56%,投入产出比增加值平均提高29.07%,标准化增收效果比较明显。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四川农业标准化生产实际推进缓慢
四川种植业农户参与标准化的比例仍然很低,农业标准化生产受合作社规模、经济效益、土地集中度、产品价格、市场需求、政府的支持、金融部门的资金支持等因素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四川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广进程。
(二)农业标准化生产过程规范程度低
受到标准操作成本太高、不能得到及时指导、标准操作难度大、对标准不够了解、标准化操作太繁琐和监管不严等因素影响,农户不能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特别是施肥环节、喷洒农药和采摘环节标准化程度较低,包装、冷藏和运输环节缺少标准化规范。
(三)农业标准化生产效率优势不明显
1、标准化农产品销售存在困难。合作社统一销售占38.46%,自产自销占30.07%,农村经纪人销售占17.48%,订单销售和农超对接销售仅占6.29%。
2、标准化农产品的价格保护机制尚未形成。农户参与标准化生产的组织形式比较松散,仅有31.47%的农户与相关组织签订了农产品协议或合同,且存在价格、收购和产品质量等方面纠纷。
3、标准化农产品投入成本较大。标准化种植的平均总投入比常规种植的平均总投入高11.53%,投入成本增加影响了合作社和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
二、加快四川农业标准化提升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政府部门对农业标准化实施的政策支持体系
1、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推广体系,完善标准体系操作细则,为合作社、农户实施标准化生产提供统一、科学、可操作的政策支持。
2、加强对农业标准化的宣传、引导,积极进行标准化示范评定、奖励及经验总结,采用现场示范会、专门交流会、推广培训会、经验报告会、异地考察等方式,不断向合作社及社员介绍先进、成功的标准化生产经验,增强合作社实施标准化的信心,降低合作社实施成本。
3、履行市场监管职能,严格执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农产品检测、农产品交易等制度,净化市场交易环境,为企业、合作社、农户实现农产品顺利销售提供良好市场环境。
4、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质量监测水平。
5、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科技服务水平。
(二)以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规模经营
1、有选择地适度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种植规模,加大中药材、水果和蔬菜等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推广力度,提高特色标准化农产品质量。
2、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现“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改善农业标准化生产条件,加强对现代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建设。
3、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发高科技含量新产品,培育名特优新品种。
(三)以优质优价和拓展销路为导向,创建优质农产品价格机制和流通渠道
保障标准化农产品的优质优价和拓展标准化农产品的销路,是当前四川推进农业标准化的战略重点。
1、坚持政府扶持和市场推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农产品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完善市场激励机制,同时,扩建标准化农产品交易市场、加强市场监管、保障标准化农产品流通渠道、实现产品优质优价,让标准化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从农业标准化生产中得到实惠。
2、积极拓展标准化农产品的销售渠道,鼓励“农超对接”等新型销售方式,降低农户农业标准化生产风险,确保其经济效益。
3、构建标准化农产品信息数据资源共享平台,降低其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规避市场风险,降低标准化生产企业和农户的交易成本。
(四)建立涉农企业与合作社的合作机制,引导和扶持合作社发展标准化生产
在自愿、平等、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加强涉农企业与合作社在标准化农产品开发、生产、供给、销售、技术等环节的合作,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运作模式,引导和扶持合作社发展标准化生产。
(五)规范和扶持农村标准化经济组织,引导农户积极参与标准化生产
农民专业合作社、订单农业企业和标准化示范区是当前四川推进种植业标准化生产的主要标准化经济组织,需进一步规范和扶持这类农村标准化经济组织。农户是四川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重要经营主体,要加强农户标准化知识和技术培训,加大对农户的实践指导和标准化补贴等方式,降低农户学习成本;并对农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体系进行重点扶持,提高其种植业收入,引导农户积极参与标准化生产。
 

文章来源: 网站编辑: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