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两会•国社@四川①|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的四川路径

12.01.2018  20:41

  【编者按】

  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四川省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将于1月底召开。这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后,全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过去的一年,四川各级党委政府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全省上下不忘初心,一级带着一级干、一仗接着一仗打,为迈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华社四川分社作为四川发展历程的亲历者和记录者,过去一年刊发了近千篇报道讲述四川故事。今日起,新华网四川推出专题栏目《迎两会•国社@四川》,通过回顾2017年国社报道四川的生动故事,在四川省两会召开之际汇聚更多共识,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展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四川省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对农业发展改革的探索也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早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广汉就开始对农村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探索,探索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后来以新希望为代表的中国农牧业领军企业的崛起再次让四川农业站在领先地位。

  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四川也在谋划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2017年,四川省“农事”吸引了新华社记者的关注,农民工返乡创业、土地政策改革、美丽乡村建设、农业供给侧改革……一个个“三农”关键词,在新华社记者的笔下汇聚成四川建设农业强省的生动画面。

  本期“迎两会•国社@四川”栏目选取2017年国社报道四川“三农”的部分故事,为你勾画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的四川路径。

   1.农民工返乡创业让村里更热闹

  冬季通常都是农闲时节,这个时候很多农民都会选择外出务工,而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悦兴镇群富村却异常热闹,原因就是村里外出务工的农民返乡创业了,往日平静的村子又热闹起来了。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是政府的好政策,新华社文章通过在深圳打工从事建筑业的刘贵良返乡创业例子,表现了以眉山市为代表的地方政府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的诸多做法。

  标题: 国社@四川|四川农民工返乡创业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村里又热闹了”

  内容摘录: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促进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眉山市就业局局长朱蜀骥说,眉山市连续多年利用农民工回家过春节的时机,举办“新春回归看眉山”座谈会,邀请他们参观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介绍返乡创业政策;当地还开展“家门口创业就业,与孩子一起成长”“一封家书”等活动,用家乡亲情招引返乡创业。

  2.新型农村的模式探索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说到底就是要让农民增收,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在这一点上,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袁市镇对农村运行模式的探索值得借鉴:通过“土地托管+全程社会化服务”,充分激发土地的活力,让农民、村集体和业主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一模式成了农民增收的法宝,由此进入新华社记者的视线也就不足为奇了。

  标题: 国社@四川|农户当“老板”村集体为“红娘”合作社成“打工仔” 广安邻水农民探索新模式激发土地活力

  内容摘录:

  广安邻水作为丘陵地区,农民地块分散、耕作不便。“土地整理让零碎的小田变成大田,机械化耕种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问题,测土配方施肥让产量更高,科学管理让食品更安全。”方智勇认为,土地托管相比土地流转,带来的效益更为直观。“土地流转出去后,农民收取的是每年500元左右的固定租金。他们和业主、村集体之间的利益联结关系,并未真正建立。”方智勇说,盛世种植专业合作社探索的土地托管模式,让农民、村集体和业主,紧密联系在一起。

  3.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探索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近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个热点话题,也是新华社记者关注“三农问题”的焦点之一。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让农民变股东,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不谋而合。新华社记者通过对战旗村村党支部书记、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干部以及村民等进行深入采访,记录了他们对这项改革的认识和感受。

  标题: 国社@四川|让农民变股东 四川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内容摘录:

  战旗村通过加强产业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引领、专业合作社带动家庭农场示范,2016年村集体资产达到4300余万元。村民收入由单一传统农业种植收入向土地入股分红、务工收入、经营性收入多元化升级。

  4.“”字号农产品如何打造品牌

  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打造特色品牌是一条有效路径。四川是农业大省,但是却缺少一批叫得响的品牌。农业供给侧改革就是要改变以前分散、小规模、无标准的农产品生产模式,针对市场需要,利用技术、资本和规模推动农产品生产。新华社记者深入调查研究了“中国绿茶之都”乐山市做大做响“川字号”茶品牌方面的探索发现,乐山市有上百万人从事茶产业,在茶叶主产区,农民茶产业相关收入占总收入比重高达70%以上,形成“一业带多业”融合发展格局。

  标题: 国社@四川|乐山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做大做响“川字号”茶品牌

  内容摘录:

  乐山市的茶园许多成为竹叶青、峨眉雪芽等“川字号”茶品牌生产厂家的种植基地。农户将土地流转出来,每年每亩至少有600元以上的租金收入。农户在茶叶基地务工,采摘春茶每斤能挣15元,夏茶每斤能挣20元,一个月能挣两三千元。农民就近务工、顾家两不误。

责任编辑:蒋燕 分享阅读
事关四川千万人!委员提案关心农村哪些事?
     开栏语——   城市发展、乡扶贫与移民
厉以宁:农业发展呼唤“新农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农业厅
广元市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近年来,广元市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农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