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五年 创下多个全国第一

02.05.2017  11:11

  编者按

  自省第十次党代会胜利闭幕以来,弹指一挥,倏忽五年。这五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四川始终与时代接轨,与祖国同行,奋勇争先。

  从提出并全面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奋力推进“两个跨越”,到召开省委全会对全面小康、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省、全面从严治党和灾后重建、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全面创新改革、绿色发展等作出决定,四川的每一步都义无反顾、坚实有力。治蜀兴川的每一个重大方略,都围绕和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契合省情实际和阶段特征,都是中央大政方针在四川的具体化。

  2016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2万亿元,增长7.5%;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粮食总产量3483.5万吨;强力推进脱贫攻坚,举全省之力打好开局之战;扎实推进国家部署的9项农村改革试点,土地登记基本完成,深化城乡“五个统筹”“五项改革”……回首来路,人们惊喜地发现,创新奋进的四川一路闯关夺隘,调结构促转型、挖潜力抓改革、补短板奔小康,迸发出巨大的新动能!

  为了迎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展现四川各界特别是“三农”领域五年来的奋进历程和辉煌巨变,四川农村日报从今日起推出“牢记总书记重托 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喜迎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特别报道,敬请垂注!

  □本报记者 樊邦平

  4月28日9时,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董允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全国农业大咖云集,四川(泸州)第二届江之阳蔬菜品赏会在此盛大开幕,这是一场全省独一的蔬菜品赏盛会,让蔬菜既能吃又能看,“农地不仅要种作物,还要成为景点,更要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这一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理念也成为现场大咖们的共识。

  规划面积2万余亩,总投资15亿元,集规模生产、研发展示、创业孵化、观光旅游等于一体,并带动3000名农民就业,实现亩均增收3000元……董允坝的一颗蔬菜联动着多条致富链。

  纵观四川,董允坝不是个案,近五年的四川农业多项指标已经走在了的时代前沿。

  >>田野观察

  园区化发展农地迎来巨变

  4月28日,记者走进董允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只见一座座标准钢架的蔬菜大棚鳞次栉比地矗立田间,大棚内的茄子、辣椒、番茄等蔬菜缀满枝丫,园区采用农业自动监测与控制系统,拥有智能温室、自动水肥一体、物联网销售、农产品质量追溯等先进技术设备,只需手指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就能实现节水灌溉。

  “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传统的农地,散户农民各自耕耘,一亩地产值不过一两千元,现在可不同咯,规模化经营提高了生产效率不说,乡村旅游带来的消费热潮,更成为农民们增收致富的主渠道。”4月28日,董允坝村党支部书记孙家发站在田坎上,向记者回顾了这个国家级农业示范区的前世今生。

  从2014年开始,江阳区就把董允坝作为泸州现代农业核心腹地进行打造,通过土地流转,将农村零散的田地纳入园区进行统一管理、规模经营。

  孙家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每亩每年600斤稻谷(按国家保护价折合成钱)计算,农户在土地流转中可以获得一笔不小的收入,再加上在园区打工,一年下来收入少说也有一两万元。

  “董允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面积2万亩,总投资高达15亿元。”园区指挥部负责人介绍,园区集规模生产、研发展示、创业孵化、观光旅游等于一体,是泸州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核心基地,以宜泸渝高速为横轴,园区分为南北两区,规划布局 “八区一带”。未来这里将集中打造种植推广区、环境涵养区、新村示范区、研发展示区、电商物流区、水生蔬菜区、创业孵化区、农庄体验区及名优水果带。

  目前,园区已引进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等行业龙头,发展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50余户;建成高标准农田7000亩、高效节水灌溉4000亩,发展露地蔬菜3000亩、优质水稻4000亩、科技大棚蔬菜300亩、“农民双创孵化园”300亩,稻蟹种养生态循环基地100亩。并建立了覆盖全区的物联网远程控制系统和农产品追溯体系。 

  去年,园区实现总产值3000余万元,同比增长15%,带动3000名农民就业,亩均增收3000元。今后的董允坝,将建成川南第一、全省一流和全国知名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村改革试验地、乡村旅游目的地、美丽新村的样板区。

  2016年,当地还打造了现代农业品牌“江之阳”商标,该商标含有48个大类蔬菜,兼营粮油、生鲜、豆类及其加工制品的农副产品。未来“江之阳”系列商品将在当地全部实行APP下单配送到家。

  >>产业盘点

  由大变强四川农业在路上

  纵观蜀乡,像董允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这样的国家级农业产业聚集发展区,在我省还有13个,省级和地方级的园区则超过200个,它们共同筑成了四川现代农业发展的抓手和载体。

  粮食产量增长6.8%,茶叶产量增长46.6%,蔬菜产量增长25.9%,肉、蛋、奶产量分别增长17.0%、17.8%、8.0%,水产品产量增长31.9%;第一产业增加值从第5位提升到第4位;农民收入年均增长13.7%,增幅连续6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农民收入增幅,城乡居民收入比下降到2.8:1以下;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21.5个百分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3个百分点……回顾 “十二五”四川现代农业建设历程,不难发现,一批“”字号的川猪、川兔、川茶、川菜、川果、川药品牌正在崛起,并通过“川货全国行”等展会,实现四川农业“走出去”的步伐。

  “2016年底,四川粮食总产量全国第五,马铃薯、油菜籽产量全国第一,生猪、水禽、兔、蜂群养殖规模全国第一,茶叶、蔬菜产量全国前三。”省农业厅负责人告诉记者,面对消费需求从吃饱到吃好的转变,以及农产品结构不优、层次不高、品牌不强等短板,四川农业必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据悉,我省将编制五大农产品主产区建设规划并明确发展定位和主攻方向,考核认定2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创建500个粮油绿色高产高效万亩示范区。发展国标三级以上优质稻1600万亩,发展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发展稻渔综合种养10万亩,创建一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今年省委1号文件也提出,我省将在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扶持农业科技人员、新型职业农民和返乡农民工等6个方面改革有新突破,推动四川农业由大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