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浪潮到来 四川养老服务事业与产业共同发展/图

17.08.2014  00:22

7月28日,眉山市社会福利院护理员罗渝铃正给老人擦手。 记者 肖雨杨 摄

    作为人口大省,四川省老年人口基数大。此外,还面临老年人口占比高、增速快、寿龄高、空巢多等特点。

    银发浪潮到来,如何应对?“兼顾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共同发展,尤其要加强城市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重视和发展农村养老服务,大力发展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加强养老机构建设,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大力发展养老产业。”省民政厅厅长黄明全表示。

    深化改革 全面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

    2013年底,省委、省政府决定把压缩“三公”经费支出节约的5亿元全部用于全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今年7月上中旬,省政府督查室牵头,相关部门组成的六个督查组,重点对全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民生实事项目进行了专项督查。“今年省委、省政府把‘新建改造10万张养老床位、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民族地区城乡‘三无’、‘五保’对象和孤儿集中供养全覆盖列为2014年民生实事。此次督查就是为了看各地落实情况如何。”参与此次督查的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和全面深化改革重要部署,省委、省政府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和“加强老年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列入2014年重点改革事项,分别确定了37项和6项重点任务,28个省级部门参与推进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

    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为纲领,省民政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制定了《关于2014年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任务的安排意见》,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各地实施。

    加大投入 20亿元投入引发社会热情

    8月13日,绵阳市涪城区城北街道铁牛社区居民张岚接到了社区送来的午餐,她觉得“收费便宜质量也好”。“我们提供场地,社会组织经营,降低运营成本,能让老百姓享受到更为物美价廉的服务。”铁牛社区党委书记谭春蓉介绍了“公办民营”模式。

    今年,我省以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为重点,推进养老服务业全面发展,各级财政投入资金将超过20亿元。“这样的投入力度前所未有。”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14年,省财政加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一般性预算资金投入,投入到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资金将达到20.9亿元,其中,省级需安排补助资金9.15亿元,目前已下拨8.69亿元,占应补助资金总量的94.97%。省级投入民族地区供养机构建设资金将达8.32亿元,目前已下拨6.65亿元,占应投入资金总量的80%。

    巨大的市场和优惠的政策,吸引了大批社会力量的关注。今年上半年,我省已新增改造养老机构床位4.48万张,新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798个,为37.1万名困难家庭失能老人和高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支持。加强服务基本养老保障托底作用明显 “乡村四月闲人少,敬老院内麦垛高。老头老妪齐割麦,欢歌笑语驱疲劳。”盐亭县黄溪敬老院老人刘中兴自写的诗歌只是该院《院民心声》中的一首。

    从吃饱饭到有诗词雅兴,折射出政府在养老保障中的托底作用日益明显。

    去年底,全省共保障农村五保对象50.6万名(全国第2位),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2803所(全国第1位),床位数29.9万张(全国第1位)。今年,还将加大对现有农村敬老院改造力度,提升服务能力,拓展服务范围,在满足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向社会开放,使之成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提供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

    截至当前,省级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社区覆盖农村,在城乡接合部和农村社区创建示范社区54个,提升了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服务社会化。在农村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的农村幸福院建设,已建成农村幸福院2454个,床位1.18万张,年服务老年人364万人次,努力满足农村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留守老人在生活、健身、娱乐等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