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体操 后继有人

20.08.2014  00:48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薛剑 钱晞 任鸿)四川省第十二届运动会体操比赛8月19日在遂宁市大英县落幕,成都、遂宁、泸州、宜宾、南充、自贡、乐山分享了36枚金牌。宜宾队强势崛起,共拿到13枚金牌,成为最大赢家,对本次比赛,赛会裁判长、四川体操队总教练雷鸣总结道:“参赛人数多了,苗子多了,水平也有提高了。

冠军效应 参赛人数创新高

建于1959年四川体操队曾培养出冯代俊、兰亚兰、宁小琳、李东华、李舸等名将,但因总与大赛冠军擦肩而过,体操川军的威名并不响亮。直到2006年,邹凯作为中国队主力在丹麦世锦赛拿到团体冠军后,四川体操才开始让人刮目相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邹凯揽得3枚金牌;2012年伦敦奥运会,邹凯、冯喆双双出战,一举书写出4金1铜的四川体操新历史。“就是因为有了邹凯、冯喆的示范,这几年参与体操的小娃娃多了。”雷鸣翻开秩序册,一一数着:成都、自贡、攀枝花、泸州、内江、乐山、南充、宜宾、达州、凉山、遂宁一共11支参赛队。他说,“比赛分四个组别,小的6、7岁,大的12、13岁,几乎每支参赛队都是全额报名参赛。队员超过了100人,绝对历史最高!”在说这些话时,雷鸣特意看了一眼坐在仲裁席上的奥运冠军冯喆,“要是四川再多几个邹凯、冯喆这样的奥运冠军,以后练体操的娃娃还会多。

据了解,目前四川共有10个地市州在进行体操后备人才培养,雷鸣说:“我希望有更多的城市能加入进来,这样四川体操就能始终够保持在一个高水平上,不至于在奥运金牌争夺上断档。总之,四川体操的发展趋势不错。

水平提高 新人涌现

体操是中国的优势项目,能把队员输送到国家队是四川体操人夙愿。雷鸣还说到了1990年他到国家队做教练时受到的刺激,“国家队那面著名的冠军墙上,竟然没一个四川选手的名字,打击非常大。”当时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培养出川籍世界冠军。经过一番辛苦耕耘,到2002年,四川队已有5名队员入选国家队集训,最终,邹凯、冯喆两位小将留了下来。2006年,邹凯成为世界冠军,冠军墙上终于有了川军选手。

看完本届比赛,雷鸣很开心,“我觉得,现在眼前的小选手们就是小邹凯,小冯喆。”坐在仲裁席上的冯喆插话说,“我觉得10年前的我和他们比,甚至还是弱一些。”雷鸣还从专业的角度点评了小将,“男子丙组,宜宾的任新欣不错;男子乙组,内江的汤幸也很好,还有几个成都的小娃娃,也很有潜质。攀枝花队这批6、7岁的小娃娃,非常整齐,到下一届省运会,他们可能就是夺金的重点队之一。

雷鸣认为,各参赛队的水平都不差,尤其宜宾、成都等地的体操后备人才培养卓有成效。成都市少体校校长邓晓松说,“这次金牌很分散,成都队员拿金牌不在轻松。看来要保住成都的优势地位,需要花大力气,下大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