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今日有望告别“无电乡”

30.06.2015  12:37

四川国家电网供区基本消除无电人口

一年一度的高考刚过,暑假即将到来,川藏线又将迎来旅游高峰期。“千碉之国”丹巴县是行走川藏线的必经之地,每年数以万计的游客也被当地原生态美景吸引而来。但几乎没人会想到,这里部分村落的人们或正因这原生态的群山江河阻隔,一年几乎3/4的时间过着无电的生活。

2015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力争让包括丹巴无电区在内的“最后二十多万无电人口”用上电。6月26日,随着丹东村末日组最后一户人家中的灯亮起,丹巴县彻底告别了无电的困扰。预计今日,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将完成全部无电地区电力建设项目,基本消除无电人口。

概况;

我省国家电网基本消除无电人口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3月全国两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力争让最后20万无电人口都能用上电”。其中,有18.86万人在四川省境内。

四川省无电户主要分布在甘孜、阿坝、凉山三州和巴中市。根据《四川省2013-2015年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实施方案》和国网公司统一部署,公司投资72.5亿元,于2015年6月底基本完成四川省无电地区电力建设规划项目建设,实现供区内无电农户13.96万户、62.8万人口全面通电。

预计6月30日,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将完成全部无电地区电力建设项目,基本消除无电人口。

探访

无电乡;

乡长:没电相当于没眼睛没耳朵

从成都驱车10小时到达丹巴县城,再穿过80公里颠簸的乡道到达丹巴最后一个无电乡——丹东乡。丹东乡无电地区建设任务涉及两个村分别为二道桥村、丹东村,两村涉及无电户183户。

丹东乡政府在海拔3400米左右的山坳间,全乡面积上千平方公里,却仅有1345人。从数据上看,这里是真正的地广人稀。然而,面积广阔、人口居住分散,恰恰成了制约丹东乡通电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丹东乡乡长岳国军说,大约10年前,丹东乡附近兴起了小型水电站,部分当地人第一次用上了电。但“小水电”功率有限,仅能维持基本照明,灯光微弱导致了必须灯光底下点蜡烛的“怪现象”。但每年河水结上冰后,“小水电”便彻底罢工。

近年来,“小水电”设备老化,供电时间进一步缩短,人们一年几乎3/4的时间过着无电的生活。“没电后就相当于没了眼睛没了耳朵,信号也会中断,电话、手机都不通,7、8、9月几乎吃不上鲜肉,冬季也没办法供暖。”所以,长时间以来,用上安心电便成了当地老百姓最大的愿望。

小学:一年2/3的时间靠汽油发电

出乡政府往右200米左右便是丹东乡小学校,这是乡里条件最好的一所学校。4层的教学楼旁边就是食堂,但仅有70余名来自牧区的学生。

操场上,一个水泥板堆砌而成的简易乒乓球台,两个小男孩正认真地切磋着,旁边一群小伙伴玩着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伴着孩子们的欢笑声,一阵“轰隆隆”的发动机声响起,教导主任李光全解释称是发电机的声音。这可是这所小学校不可或缺的一台重要设备,一年里有8个月都得靠它来发电。

李光全说,由于发电机得消耗汽油发电,而油价并不便宜,所以学校只会在特别需要的时候才会用上这台“宝贝”,“一般是我们做材料的时候,或者天太黑教室里实在看不见的时候才会发1~2小时。”李光全大致算过一笔账,即使每天只发电1小时,这台发电机一年也得花2000元的汽油费,这对丹东乡小学校来说已经是笔不小的数目。

由于孩子们都来自牧区,所以全部学生统一住校。因为没电,学校也没法安排晚自习,冬天的校园接近零下5℃,学生们只能靠添加被子御寒。

村民:常年靠松光、煤油灯照明

在丹东村的汶平组,丹东乡无电区建设项目组的工友们正对每户的线路电表进行着最后的检查。仁增降初老人坐在家门口,笑呵呵地看着这群认真干活的年轻人。他是全乡里上下最年长的人,今年已经85岁高龄。

通电后,可以用上洗衣机了。”通过村民的翻译,仁增降初说起了通电后的希望。他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早年还当过乡干部。在他的印象中,家里大约在1995年才第一次用上电,但每年能用上电的时间不超过1/3,更多的时候则与祖辈千百年前的一样,靠燃烧松光(松树的结疤部分)、点煤油灯照明。

据岳国军介绍,丹东乡的人们几乎都依靠半农半牧为生。距离县城80公里的村道,需要坐上3小时的车,来回一次车费就得花60元。由于常年无电,村民们无法顺利与外界联系,当他们想要出售自家的牦牛和挖到的虫草、贝母也没法及时了解行情,从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电工生活;

驻扎无电乡的日子“与世隔绝”难忍受

6月26日晚,48岁的刘德茂就着久违的灯光给远在重庆的妻子打了一通电话,他有些激动地告诉妻子这里终于通电了,手机也有了信号,家里又可以像以前一样随时和他保持联系了。这样普通人看来最简单不过的联系在之前的几个月里,几乎是刘德茂和工友们最期盼的事。

刘德茂是国网甘孜供电公司的员工,去年6月起被派到丹巴县丹东乡负责无电区建设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刘德茂直言丹东乡无电区建设是他做过最艰苦的项目,相比艰苦的野外工作生活条件,无电乡最让人难以忍受的还是“与世隔绝”的精神折磨。整整一年的施工期里,为了让丹东乡无电区老百姓早日用上安心电,刘德茂带领的项目组放弃了除春节外所有的假期,就连端午节也仅仅休息了半天,“早上派人到县城买了些粽子、卤菜、鸡肉会餐,就算过节了。

通电心愿墙;

6月26日下午3点,随着丹东乡丹东村末日组最后一户人家屋子里的灯亮起,整个丹巴县的人们彻底告别了无电的困扰。

在通电前,乡亲们对今后的日子有着各种各样的期许。有人计划着给家里添置些电器,老人们期望着每天能看看新闻,孩子们则希望在学校的日子能每天看会儿动画片……他们的愿望,我们无法一一列出,仅以下一面通电心愿墙传达其意!

亚马罗绒(丹东村末日组村民):希望每天都能看看新闻!

岳国军 (丹东乡乡长):希望丰富老百姓文化生活,能有信号顺利与外界联系。

李光全 (丹东乡小学校教导主任):希望能让学生们上晚自习、看动画片,安装先进的教学设备。

折朗东珠 (丹东村末日组村民):希望买台电脑看看外面的世界。

勒加拉姆:丹东乡小学校二年级学生:希望每天在学校能看会儿动画片。

仁增降初(丹东村 汶平 组 村民):希望能洗衣机重新运转。

……

■钟帆(部分图片由省电力公司提供)

丹东乡小学校

架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