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为牧区10县“单锅小炒” 力争2020年与全省基本同步小康

14.10.2014  19:56

        四川在线消息 (罗之飏 四川日报记者 李淼)10月14日,四川专题为10个牧区县召开全省牧区工作会议,提出全面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牧区经济发展的意见》,促进牧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

        2006年,国家公布把四川阿坝、若尔盖、红原、壤塘、松潘、石渠、色达、白玉、德格、理塘等10个县划分为木区县。但这10个牧区县在四川地位最特殊、条件最艰苦、经济最落后、发展最困难,成为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为补齐“短板”,两年前,四川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牧区跨越发展的意见》,近日,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又印发《关于支持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此次该省再次为牧区“单锅小炒”,目的就是要通过落实支持政策,力争到2020年,实现草原畜牧业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取得重大进展,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牧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牧民收入与全省农民收入的差距明显缩小,基本实现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会议要求,牧区要扭住发展不放松,坚持“以牧为主、草业先行、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方针,提升草原畜牧业现代化水平,寻求特色产品加工业突破性发展,做大做强生态文化旅游业。认真落实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确保政策实惠落实到草场、兑现到牧户;改进对牧区经济考核办法,把增加牲畜出栏与合理利用草场结合起来;要把乳肉加工作为重要方向;加快打造特色集镇、旅游村寨,实现景区“连线成片”合理布局。

        要改善民生无止境,抓住牧区最现实最紧迫的民生问题,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推进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5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乡镇通沥青(水泥)路、建制村通公里,与干线公路实现互联互通;今年建成4772户、明年建成3414户藏区新居,力争2020年80%以上村建成幸福美丽新村。

        要深化改革不停步,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新畜牧业生产经营体系,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为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提供支撑,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草原畜牧业发展。支持现代家庭牧场和农牧民合作社示范建设,财政专项资金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农牧民合作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支持有资质的经营性组织从事畜牧业公共服务;要扩大开放、招商引资,与内地合作共建产业园区。

        要维护稳定不动摇,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藏区工作的大政方针、决策部署,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推动牧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