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为何频频吸引世界目光

31.07.2014  13:19

    英、美、德等发达国家高访团纷纷访川,结出合作与友谊的硕果——

    又一家总领事馆将在蓉设立——日前,中新(西兰)两国政府已就新西兰在成都设立总领事馆达成协议。加上下半年将开馆的以色列驻成都总领事馆,已开馆或获批外国驻川领事机构将达12家。

    就在1个月前,四川刚缔结一个国际友城:荷兰林堡省;同月,四川新增一条国际航线:成都直飞美国旧金山。

    友城数量频频刷新,外国领馆“接踵”而来,国际航线不断开航……四川与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这一点,更直观体现在高层间的频繁互访。

    6月1日至9日,省委书记王东明率四川代表团对法国、德国和荷兰进行考察访问,9天签下35个各类合作协议或备忘录,将川欧务实合作推向新高度。7月20日至28日,省委副书记、省长魏宏率四川省代表团对新加坡、日本、韩国进行考察访问。

    7月6日,德国总理默克尔率大型代表团访川。这是继英国首相卡梅伦、美国总统奥巴马夫人米歇尔后,半年多时间里,第3个发达国家高访团访川。

    来往间,结出合作与友谊的硕果,更传递出我省在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合作方面的重大信号。发达国家政要为何频繁访川?

    最具吸引力元素:西部大开发,经贸合作,大熊猫,川菜

    7月5日晚接近凌晨12点,默克尔乘坐的专机抵达成都。风尘仆仆的她走下舷梯,开始打量这座在德国人眼中发展迅猛的中国西部城市。

    以德国总理的身份第七次访华,首站选择成都,默克尔此举引起各方关注:成都及四川,是什么吸引了她?

    就在德国总理专机降落的成都双流国际机场,7个月前迎来英国首相卡梅伦的专机,4个月前迎来美国总统奥巴马夫人米歇尔的专机。半年多时间,英国、美国、德国3个发达国家的高访团接连访川,其中包括两位政府首脑和一位“第一夫人”,规格之高、密度之大,前所未有。原因何在?

    默克尔随行的企业家21人,均为德国经济界重量级人物,而卡梅伦随行的英国工商界领袖更是多达150多位。这些高访团在川期间,不约而同地选择“兵分两路”——政府首脑一行展开经贸、文化、教育等综合交流活动,力求在有限时间内与四川“全接触”;企业家们则马不停蹄进行经贸考察,一门心思“谈生意”。

    不同的目光,有一个聚焦点:西部发展与四川潜力。不同的线路,有一个交汇点:经贸合作。

    “19世纪的美国有种说法,如果你想看到未来,就去西部。现在中国也一样,最具潜力的地方在西部。”为何访川,卡梅伦与默克尔的答案几乎如出一辙。“近年来,外国高访团访川呈现两个突出特点。”省外侨办主任慕新海分析说,一是发达国家越来越多。近5年多,我省共接待外国副总理级以上的高访团71批,含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21批。其中,有将近一半集中在2012年9月至今——不到两年时间,包括新加坡、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美国、德国等发达经济体高访团纷纷来川。二是经贸合作更为突出。这些高访团来川,无一例外会开展各类经贸活动,或考察我省实力企业,或带来本国企业与我省企业对接,如默克尔亲自考察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试乘新捷达汽车;莱索托首相塔巴内访川期间考察了东电、华海医药等企业。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四川作为西部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境外投资西部首选地,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关注。四川自身的比较优势,包括巨大的市场潜力、显著的发展成效、一流的政务环境、独特的巴蜀文化等,成为吸引外国高访团访川的重要因素。

    以市场潜力为例,四川主要经济指标均位居全国经济大省前列和西部首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西部12省(区、市)的四分之一。作为中国西部最大的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辐射整个西部3亿多人口。

    这块巨大的市场充满诱惑力。去年12月,韩国驻华大使权宁世携34家韩国知名企业访川,他呼吁韩国政府和企业更加关注四川。

    再看政务环境。近年来,四川通过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生产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不断改进政府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成都就是一个缩影。美国作家奈斯比特在《成都调查》一书中,描述成都优势,第一条就是一流的投资环境。

    四川的特色文化和风土人情同样“俘获”了外国政要的心——卡梅伦在杜甫草堂流连忘返,抽空去涮火锅;默克尔逛农贸市场、学炒宫保鸡丁,均传为美谈。

    观赏四川美景、体验四川美食、感受四川文化,已成为外国高访团访川不可或缺的内容。外国高访团给四川带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