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两会热词大数据分析 “医养结合”话题热度一路上涨

25.01.2016  10:11

四川在线消息 (四川日报记者 程文雯)1月24日,四川日报和川报观察客户端联合知名科技企业,通过对两会热词进行了大数据分析,发现养老话题在2015年的讨论文章共有151828条,特别是“医养结合”话题更是热度一路上涨,文章数从一季度的13条,升至四季度的2028条。伴随着网友不断上涨的关注度,这一新兴的养老模式也成为委员们关心的话题。

关注:养老看病如何才能少跑腿?

建言:构建社区“医养结合”平台

涉及医养结合的大数据分析中,关键词“一床难求”频繁出现。参与民盟四川省委提案《以社区为枢纽推进我省城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调研的民盟成都市委副秘书长何立新认为,“一床”其实相对“难求”:“很多养老床位空置,一些民办机构入住率不到60%;能够提供较好医疗服务的养老机构却很难挤进去。”省政协委员、民建巴中市委主委、巴中市副市长邱成平将“有限的卫生资源和养老床位空置较多的现状”写进了提案。

养老为何会出现这种供需错位?

何立新分析认为,这与目前医养资源不配套有关:能够提供高水平医疗的医院,养老只是其承担的小部分责任,床位有限;而一些专业的养老机构,要在院内设立医务室必须通过严格的资质审批,又十分困难。

如何让老人养老看病少跑腿?民盟四川省委在提案中建议构建社区“医养结合”平台:处在基层的社区卫生中心充当连接点,与养老服务机构和医院同时合作,定期定时上门为老人巡诊访视,同时为养老院里的老人到中心就诊,以及向上级医院转诊开通绿色通道。

关注:医保不支持医养机构住不起

建言:建立“医养结合”统一支付体系

医养结合好是好,但‘医保钱’不支持,医养机构住不起啊。”民进四川省委的调研人员听到群众的另一个盼望。

大数据显示,无论是以“养老”还是以“医养结合”为关键词,“医保”都会作为热词出现。参与民进四川省委提案《关于推进四川省医养融合工作的对策建议》调研的刘毅告诉记者,现行医保政策让不少医养机构和老人都头疼,“在成都,条件稍好的医养机构每月花费就要四五千。但比部分理疗项目等医养结合服务不属于诊疗项目,因医保报销和住院时间的限制,不少老人报销成了问题。"

民进四川省委建议,可以整合医疗保险、新农合、养老床位补贴经费等相关配套资金,形成统一的支付体系,对“医养结合”机构给予资金扶持;设立专项老年资金,通过政府购买医养服务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医保基金可以采取按床日、单病种付费等多种复合型付费方式。

关注:专业护工薪资低流失快

建言:将护理人员纳入医护管理序列

根据大数据分析,与“医养结合”同时出现的热门关键词,还有“养老人才建设”。

“我国目前的养老格局是‘9073’,即90%的老人在家养老,7%在社区,医院只占3%。”邱成平说,随着社会结构的发展,家庭养老逐步减少,社会化养老逐步增加是大势所趋。“目前我省医养机构已经出现人才紧缺,但以后对医养人才的需求还会增长。”何立新在调研中也发现,专业人才紧缺是现在医养结合最大的要素制约:护工大部分在四五十岁,且文化程度低,专业学生又因为薪资低而大量流失。

邱成平建议,应当依托医院、养老机构建立养老服务实训基地,抓好现有护理人员专业培训;同时将符合条件的医养机构护理人员纳入医院医护管理序列,正常开展专业晋升,为其拓展发展平台。

(数据支持:迅奥科技)